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振华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养殖
  • 2篇对虾养殖
  • 2篇沙蚕
  • 2篇双壳贝类
  • 2篇饲料
  • 2篇饲料转化
  • 2篇饲料转化效率
  • 2篇投喂
  • 2篇投喂方法
  • 2篇虾养殖
  • 2篇凡纳滨对虾
  • 2篇贝类
  • 2篇成虾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模式
  • 1篇生物控制
  • 1篇生物制剂
  • 1篇石莼
  • 1篇水产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郑振华
  • 4篇董双林
  • 2篇吴立新
  • 2篇田相利
  • 1篇马甡
  • 1篇冯敏毅
  • 1篇冯翠梅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2种方式搭配放养,旨在查明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设2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7尾/m2和34尾/m2;牡蛎、石莼各设1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 700 g/m2,140 g/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实验,2个密度下对虾的生长均是混养明显快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04±0.19)g,(5.20±0.22)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89±0.34)g,(5.66±0.30)g)。总产量也是混养模式稍高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330.92±8.91)g,(189.47±8.05)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264.97±11.46)g,(135.82±7.27)g]。混养模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其它水化学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分养循环水模式下虾室中水体过清、透明度过高,从而导致水中光照强度和光色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对虾生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冯翠梅田相利董双林郑振华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太平洋牡蛎孔石莼综合养殖模式
利用生物控制养殖池污染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陆基围隔对微生物制剂、底栖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控制养殖池污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利生健浓度达到6mg/L时即可显著降低池塘底泥的自污染速率,底泥中总氮积累速率仅为对照组的45.4%,对虾存活率提高53.25%,并能有效缓解水体中的氨氮压力。底栖滤食性贝类效果不明显,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底质的氮污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适宜底播密度为100g/m2,100g/m2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积累速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在池塘中受到微藻竞争、浮泥以及透明度变化影响,生长较差。同时,本文通过对养殖池塘污染物基本概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初步设想。
冯敏毅马甡郑振华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生物制剂菲律宾蛤仔
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
一种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包括按现有的投喂时间和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其特征在于在对虾养成期采用天然动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按2~4∶1的频率或重量比例轮流投喂;所述的天然动物饵料为对虾可自然摄食的鱿鱼、沙蚕、小型虾蟹类或双壳...
董双林郑振华吴立新
文献传递
pH不同处理时间的周期性变动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探讨不同的pH变动模式对对虾生长的影响,设计2个独立的实验,分别研究pH值为8.9和4.0的不同时间的处理条件下,酸碱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的影响,实验1设置了2个恒定pH组(7.9±0.15和4.0±0.10)和5个pH周期性变动的处理:对虾每2天在pH=(4.0±0.10)下分别处理0.5,1,2,4或12 h,其它时间处在正常pH=7.9中。结果表明,每2天1 h以上的pH=4.0的处理就能显著阻碍对虾的生长,而每2天12 h以上的pH=4.0的处理就能显著影响对虾的成活率。实验2设置了两个恒定pH组(分别为7.9±0.15和8.9±0.10)和6个pH周期性变动的处理:对虾每天在pH=8.9±0.10下分别处理0.5,1,2,4,8或12 h,其它时间处在正常pH中(7.9)。结果表明恒定的高pH(8.9±0.10)显著抑制了对虾的生长,而每天给予凡纳滨对虾2 h和4 h的pH=8.9的刺激则能提高其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并显著促进其生长。总之,pH值周期性地向酸性环境方向波动会明显妨碍对虾的生长,而向碱性环境方向的波动则会促进对虾的生长,而且这一影响的强度与波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郑振华董双林田相利
关键词:PH凡纳滨对虾
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
一种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包括按现有的投喂时间和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其特征在于在对虾养成期采用天然动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按2~4∶1的频率或重量比例轮流投喂;所述的天然动物饵料为对虾可自然摄食的鱿鱼、沙蚕、小型虾蟹类或双壳...
董双林郑振华吴立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