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琴 作品数:28 被引量:176 H指数:8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更多>>
依达拉奉联合辛温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辛温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辛温开窍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浆GMP-140和PAF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GMP-140和PA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GMP-140和PA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依达拉奉基础上加用辛温开窍法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有效地降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石强 陈新 罗琴 陈杨关键词:膜蛋白质类 依达拉奉 醒脑开窍 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相关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M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均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益生菌制剂。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0)、免疫功能(CD3+、CD4^(+)和CD8^(+)细胞水平、CD4^(+)/CD8^(+)比值)、相关细胞因子(AChR-Ab、MuSK-Ab、TGF-β1)以及QMG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TNF-α、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两组AChR-Ab、MuSK-A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AChR-Ab低于对照组、TGF-β1高于对照组(P<0.05)、MuSK-Ab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细胞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QMG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QM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MG患者可以降低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缓解MG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龚清平 罗琴 石强关键词:他克莫司 重症肌无力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长期小剂量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25mg/kg体重,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5周,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注射MPTP组小鼠出现短暂一过性的震颤、后腿拉直、躬背、竖毛、运动减少等;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减少,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加;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细胞凋亡,MPTP组存在凋亡现象。结论:慢性长期注射MPTP可诱导小鼠行为学改变,黑质部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α-突触核蛋白持续表达增多和聚集。 罗琴 彭国光 王加才 王少君关键词: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Α-突触核蛋白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MPTP慢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07年 罗琴 彭国光关键词:帕金森病 MPTP 流式细胞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红细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和血红蛋白电泳联合检测诊断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采用抗胎儿血红蛋白(HbF)单克隆荧光抗体滴度试验找出流式细胞术检测时抗HbF单克隆荧光抗体与胎儿红细胞数量的最佳反应比,再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性进行评价,最后对临床疑似发生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孕妇外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胎儿红细胞和HbF检测。结果胎儿红细胞数量与抗HbF单克隆荧光抗体的最佳反应比为5×10^(4)个∶6μ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血红蛋白电泳及K-B法结果均具有一致性,该方法的灵敏度随流式细胞仪收集红细胞总量的增加而增加,抗HbF单克隆荧光抗体对除HbF外的血红蛋白变异体无染色,并且对固定及渗透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在90 d内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好;90例孕妇外周血标本中成功检出2例胎母输血综合征。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检测胎母输血综合征的非创伤性产前确诊方法。 崔瑾 詹茜 罗琴 李俊男 张玉洪关键词:胎母输血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血红蛋白电泳 胎儿红细胞 核酸疫苗免疫帕金森病小鼠加重黑质炎性反应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帕金森病小鼠后黑质免疫炎性反应的变化。方法:将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空质粒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VAX1-hα-Syn140重组质粒,pVAX1空质粒和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2周,观察小鼠中脑黑质CD11b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pVAX1-hα-Syn140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中脑黑质CD11b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约36%~37%(P<0.01);TNF-α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约28%~32%(P<0.01)。结论:pVAX1-hα-Syn140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炎性副反应,可在下一步的实验中进行优化,减轻其有害的细胞毒副反应。 王少君 罗琴 王加才 彭国光 李增潮 张洵岳 万金城 张江伟关键词: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核酸疫苗 免疫炎性反应 脑心通对化脓性脑膜炎所致耳聋患者血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化脓性脑膜炎耳聋患者78例服脑心通胶囊前后HCT,全血粘度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以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此种耳聋的治疗原理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化脓性脑膜炎所致耳聋患者进行脑心通胶囊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查患者的血液分析了解HCT,全血粘度。了解脑心通治疗前后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及血粘度的变化并分析结果。结果:服药后,有16例患者听力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其余病例无明显变化,但是用药前后血粘度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脑心通可以改善化脓性脑膜炎所致耳聋患者HCT及全血粘度、并通过该作用使部分患者的耳聋得到治愈或者改善。 黄琳明 邱涛 罗琴 石强 黄维亮关键词:脑心通胶囊 化脓性脑膜炎 耳聋 hα-syn蛋白核酸疫苗pVAX1-hαS_(1-140)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构建含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α-synuclein,hα-syn)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帕金森病的核酸疫苗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hα-syn基因的CDS全长片段,含酶切位点KpnⅠ、XbaⅠ和Kozak序列。扩增产物和真核表达载体pVAX1经双酶切、纯化、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TOP10,筛选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pVAX1-hαS1-140,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经单、双酶切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基因测序证实其序列和方向完全正确。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VAX1-hαS1-140在COS-7细胞中能表达目的蛋白,而且具有生物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核酸疫苗pVAX1-hαS1-140,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帕金森病的核酸疫苗治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加才 王少君 彭国光 罗琴 江思德 王法祥关键词:帕金森病 核酸疫苗 鞍隔重建技术对垂体瘤经鼻内镜术中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旨在解决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中出现中等量脑脊液漏的颅底重建问题,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风险,本研究引入了一种创新性重建方法,即针对于鞍隔本身的直接修复与重建,不再仅仅局限于鞍底层面。该策略结合了我们既有的成熟技术,如鞍底硬膜缝合及交叉镶嵌骨筋膜瓣技术,旨在实现更加可靠稳定的颅底重建。为进一步验证其效用,我们将此新方法与传统多层重建方法进行对比,以评估鞍隔重建的重建效果。方法:本研究方法收集了本院2016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标准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在术中发生了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病例。依据手术中采用的颅底重建策略的差异,将病例划为鞍隔缝合组(术中直接将破损的鞍隔缝合于临近的鞍底硬膜缘上,同时鞍底层面采用骨瓣筋膜交叉嵌入法(CBEF法))和传统多层重建组(组合运用自体脂肪、自体阔筋膜以及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简称传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鼻出血、平均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鞍隔缝合组收纳了33例病例,而传统重建组则纳入了40例病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肿瘤最大直径以及其侵袭程度等方面的基线数据呈现出均衡态势,无统计学差异。就重建效果而言,鞍隔缝合技术组与传统技术组相当,其中鞍隔重建术后脑脊液漏情况(0/33)和颅内感染比率(3/33,占9.1%)与传统组的(2/40,5.0%以及5/40,12.5%)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值得注意的是,鞍隔缝合技术组在减少术后平均卧床时间(2.79 ± 0.60天相较于5.73 ± 1.84天,P Obj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ate flow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during endonasal endoscopy for pituitary tumors, how to properly complete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and infection rates has 周靖 张磊 罗琴 王晓澍关键词:经鼻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垂体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分别采有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黄琳明 陈歆悦 罗琴 石强 黄维亮 邱涛关键词:中风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