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33例正常人和83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研究显示,MS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和最大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MS组中平均和最大IMT分别与hsC-RP独立相关,提示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一定的作用。
- 曾龙驿孙卫平张国超江柏泉张辉傅静奕许海霞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内膜中膜厚度
- 多柔比星对新西兰大白兔心功能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对兔的心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静脉注射多柔比星2 mg·kg-1,每周1次,连续8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期间及停药后8周内每隔7 d采用超声检测射血分数和心导管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给药7次后,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0.05),8次后下降至谷底;给药3次后,+dp/dtmax明显降低(P<0.05),8次后的第1周时达到最低,之后逐步上升,停药后第6周不再出现明显上升,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给药2次后,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加(P<0.05),停药后的第1周最高,之后逐步下降,停药后第6周不再出现明显降低,但是未降低至给药前的水平。给药1次心肌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停药后的第1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停药后第5周末不再出现明显降低,但是数值仍然高于给药前。结论多柔比星毒性可导致兔心肌AngⅡ水平升高,继而可通过活性氧和钙离子失衡诱导心肌结构进一步破坏和心室重构。
- 张辉郑荣琴钱孝贤郝宝顺张成喜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多柔比星心脏毒性
- 冠心病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 目的内皮功能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用高分辨率超声观测肱动脉内皮功能来间接反应动脉的内皮功能,以了解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31例冠心病患者,男21例、女10例...
- 刘勇钱孝贤张辉郝宝顺周彬陈磷刘金来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血症家族成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个亚组,10~20岁亚组16人,21~40岁亚组26人,41~58岁亚组19人。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与病例组各亚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IMT及右侧颈总动脉(RCCA)IMT,并利用超声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硬化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病例组10~20岁亚组与对照组10~20岁亚组LCCA、RCCA的IMT、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IMT、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PWV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测量可能不适合作为一个敏感指标用于发现高Lp(a)血症患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p(a)血症家族中20岁以下的成员,超声ET技术难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1~40岁的成员,超声E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以发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1~58岁的成员,由于血管内已经出现斑块等中晚期病变,超声ET技术不再适合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张辉余舒杰毛永江张二红郑荣琴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蛋白血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脏不同部位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检测的意义分析
- 张辉郑荣琴郝宝顺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后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评价肝移植术中是否保留脾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前及术后第1、2、4周测量28例肝硬化合并脾亢患者脾脏的长径、厚径及脾门静脉管径、平均血流速度及峰值血流速度等并进行比较。同时期测量患者肝固有动脉管径及峰值血流速度、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结果术后患者脾脏缩小、脾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峰值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脾脏的异常变化得到部分改善,这些改善是否继续或有反复仍需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 陈军张辉阎萍陆敏华任杰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峰值血流速度
-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肝移植术后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细胞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中是否需保留脾脏。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前及术后第1、2及4周35例肝硬化合并脾亢病人脾脏的长径、厚径及脾门静脉管径、平均血流速度及峰值血流速度等并进行比较。同时期测量病人肝固有动脉管径及峰值血流速度、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检测病人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术后病人脾脏缩小、脾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峰值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外周血细胞计数上升,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部分改善,这些症状的改善是否继续或有反复仍需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 陈军张辉郑荣琴阎萍陆敏华任杰
- 关键词:肝硬化肝移植术
-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肌钙蛋白I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入选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6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22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0例);根据患者的28天生存率,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6例)。在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清cTnI、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NT-pro-BNP、cTnI水平与PCT水平、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分别=0.901,0.866,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21,P<0.05)。结论血清cTnI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雷艳罗玉珍赵英萍张辉李超梁汪海芹
-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降钙素原预后
- 首次分娩女性产后6~8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首次分娩女性产后6~8周检查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后门诊就诊的首次分娩产后6~8周女性335例,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宫颈外口位置,分析并总结其盆底超声检查特点。根据膀胱膨出判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正常组,Ⅰ型、Ⅱ型、Ⅲ型膀胱膨出组。结果 335例受检者中有12例无法配合完成最大Valsalva动作退出研究,余323例能配合完成最大Valsalva动作。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分别为(27.8±3.7)mm、(5.5±9.3)mm,膀胱后角分别为(109.5°±20.4°)、(133.4°±24.5°),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4.3±4.8)cm^2、(21.7±5.7)cm^2,宫颈外口位置分别为(33.6±6.1)mm、(25.4±5.6)mm;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活动度为(22.7±8.5)mm,尿道旋转角为(47.2°±21.7°)。323例受检者中盆底超声检查无异常者227例,膀胱膨出者96例,其中Ⅰ型膀胱膨出21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开放≥140°,尿道旋转角度<45°;Ⅱ型膀胱膨出57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开放≥140°,尿道旋转角度≥45°;Ⅲ型膀胱膨出18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完整<140°,尿道旋转角度≥45°。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18例(5.6%),表现为宫颈外口最低点在Valsalva动作后耻骨联合水平线上15 mm以下。各膀胱膨出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准确评估产后女性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宫颈外口位置,同时对盆腔脏器脱垂进行合理分型,对临床诊断及预防盆腔脏器脱垂�
- 毛永江武佳薇张辉郑荣琴张新玲
- 关键词:盆底疾病产后期膀胱膨出子宫脱垂
- 超声造影在外周动脉检查中的诊断价值
- 背景:在外周动脉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是主要的检查方式,但该技术存在一定的的限制。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技术对于外周动脉血管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正常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假性动脉瘤、多发性大动...
- 张辉郑荣琴
- 关键词:动脉病变超声造影诊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