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劳翼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超声
  • 5篇微泡
  • 4篇心肌
  • 4篇造影
  • 4篇造影剂
  • 4篇微泡造影剂
  • 4篇介入
  • 4篇梗死
  • 4篇超声微泡
  • 4篇超声微泡造影...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介导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型心
  • 2篇转染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劳翼
  • 5篇冯力
  • 5篇宾建平
  • 5篇袁勇
  • 4篇刘伊丽
  • 4篇修建成
  • 3篇李明星
  • 3篇查道刚
  • 3篇吴爵非
  • 2篇黄炫生
  • 2篇郑道文
  • 2篇谢昌联
  • 2篇张励庭
  • 2篇陈向辉
  • 2篇张劲
  • 1篇王月刚
  • 1篇董剑廷
  • 1篇陈少敏
  • 1篇吴平生
  • 1篇王鹏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本文就其在抗肿瘤、溶栓和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劳翼修建成
关键词:超声微泡造影剂靶向治疗
平行板流动腔法评价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制备效果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并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检测流体切应力对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与链亲和素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超声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出表面携有生物素分子的脂质微泡,与普通脂质微泡对照,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设置不同流体剪切应力,观察与链亲和素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微泡的黏附效果。结果在不同浓度链亲和素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中均见生物素化微泡结合;随着链亲和素包被浓度的提高,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脂质微泡抗流体剪切应力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能成功检测生物素化微泡的靶向黏附效果,该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靶向微泡制备成功后靶向黏附能力的体外检测。
吴爵非查道刚杨莉宾建平王月刚刘伊丽李军华劳翼陈少敏
关键词:微泡剪切应力超声分子成像
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改进,基因治疗的研究不断取得进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应用使得超声医学不仅在诊断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其在基因治疗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因治疗时,治疗...
劳翼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治疗超声医学
文献传递
长期应用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1例
2011年
患者男,88岁。凶“发热1d”于2009年6月14日入院。既往有“帕金森病”20余年,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美多包)治疗:有“肥厚型心肌病慢快综合征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多年。
劳翼李道帆冯力袁勇
关键词:维持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慢快综合征帕金森病
建立大鼠提睾肌微动脉血栓模型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光化学法建立一种新的和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大鼠提睾肌微动脉血栓模型。方法1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以提睾肌微动脉为靶血管,分别通过股静脉注入0.2~0.6mL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苷(FITC-dextran),以落射荧光显微镜100W汞灯经蓝光照射靶位置,同时在显微摄像系统观察血栓形成的情况和测量不同时间点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在照射时间为3、6、9min时,0.4~0.6mL组比0.2mL、0.3mL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P<0.05);除0.2mL组外其他组均可形成血管闭塞,0.4~0.6mL组的血管完全闭塞时间明显少于0.3mL组(P<0.01)。结论静脉注射FITC-dextran经光化学法建立大鼠提睾肌微动脉血栓模型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为微循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杨帆宾建平劳翼郑道文黄绪亮查道刚
关键词:血栓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STEM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情况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浆可溶性Fas(sFas)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MCP-1、OPN和sFas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其心肌组织灌注疗效和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并未增加出血的发生率。
劳翼张劲冯力袁勇张励庭黄炫生李明星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心功能指标
基于血流情况指导就诊延迟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发病>12 h、病情稳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基于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情况采取不同介入策略的预后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12~72 h、病情稳定的STEMI患者397例,入院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37例IRA闭塞(TIMI 0~Ⅰ级)患者,依据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分为即时介入组101例和择期介入组136例;160例IRA再通(TIMIⅡ~Ⅲ级)患者,分为即时介入组74例和择期介入组86例。分别对比IRA闭塞和IRA再通患者中即时介入组和择期介入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1)IRA闭塞患者中,即时介入组患者发病至介入时间显著低于择期介入组[23(16,30)h比191(144,221)h,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时介入组患者置入支架数量比例与择期介入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0.00比1.47%, P=0.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择期介入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37.50%比20.79%,P=0.006)显著高于即时介入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1.47%比13.86%,P<0.001)显著低于即时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时介入组患者住院时间[7(6,9)d比8(7,11)d,P=0.024]和住院费用[41 263(35 733,53 978)元比47 404(38 596,60 575)元,P=0.015]显著低于择期介入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IRA再通患者中,即时介入组患者发病至介入时间显著低于择期介入组[30(16,48)h比192(168,360)h,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情况比较(1.35%比2.33%,P=0.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时介入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虽高于择期介入组(16.22%比9.30%,P=0.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时介入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择期介入组(13.51%比2.33%, 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时介入�
吴子狄李明星袁勇劳翼冯力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骨骼肌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GFP)在大鼠骨骼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条件下表达的可行性。方法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裸质粒组(P)、质粒+超声组(P+U)、质粒+微泡组(P+M)和质粒+超声+微泡组(P+U+M)共4组进行实验。选择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与白蛋白微泡相混合,以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的方法对大鼠骨骼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在大鼠脊斜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P+ M组大鼠脊斜肌组织中均未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U组可见少量微弱绿色荧光,荧光强度较P和P+M组明显增强(P<0.05),P+U+M组可见明显特异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约为P、P+M组的10倍,P+U组的3倍(P<0.05);P+U+M组转染率为(42.72±10.07)%较之P+U组(13.62±6.17)%明显增高(P<0.05)。结论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造成的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血管内基因成功跨越内膜屏障的主要途径之一。
劳翼修建成黄劭谢昌联陈向辉黄武锋吴爵非宾建平查道刚刘伊丽
关键词:造影剂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组织多普勒成像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对比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探讨DT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名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非左室肥厚组(non-LVH),另选取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多普勒及DTI检查,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及E/A,DTI模式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和Ve/Va,以及用猪尾导管直接测量LVEDP。结果实验组Ve/Va和E/A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且LVH组Ve/Va比non-LVH组减小更为显著(P<0.05),而LVH组E/A与non-LVH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VEDP与Ve/Va、E/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和-0.79,P<0.05),室间隔厚度(IVSd)与Ve/Va、E/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和-0.49,P<0.05),Ve/Va与LVEDP的相关性高于E/A与LVEDP的相关性。结论DTI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
郑道文宾建平农盛雄罗建春王鹏劳翼吴平生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左室舒张末压超声心动图
术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心功能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强化剂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即刻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组口服8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MI)、无复流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强化剂量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12.50%,低于常规剂量组的31.25%(P<0.05)。与本组术前相比,治疗后强化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两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NT-pro BNP水平高,LVEF高(P均<0.05)。与常规剂量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相比,强化剂量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低,LVEDD小,LVESD小,LVEF高(P均<0.05)。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强化剂量组为8.33%,两组比较P>0.05。随访1年,强化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8%,低于常规剂量组的8.33%,但两组比较P>0.05。结论术前80 mg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劳翼张劲冯力袁勇张励庭黄炫生李明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