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蓝绿激光水下作用距离测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介绍了水下激光作用距离的测量原理、实验系统、数据探测以及结果分析,并描述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证明利用蓝绿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是可行的,获得数据测量的误差均在0.2 m以内。
- 刘西站郑艳芳何俊华
- 关键词:水下探测数据处理方法
- 应用于水下能分辨粒径10μm^500μm尾流气泡的成像系统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尾流气泡成像存在的难点,采用片光源切片扫描与高速摄影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制了一套水下激光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片光照明,避免了尾流区气泡图像层叠;设计了3组倍率可切换镜头,实现了对大动态范围(10μm^500μm)粒径小气泡的成像;将镜头分成前后组,以平行光中继,通过片光与前镜组的同步移动,可实现尾流区一定体积内气泡图像的采样,同时还能保证扫描过程中始终成像清晰。此系统通过在海域进行试验,放置深度为5m,气泡由目标船产生,产生气泡粒径范围10μm^2 000μm,结果表明,系统成像效果良好,满足项目技术要求。
- 刘西站薛艳博何俊华
- 关键词:尾流气泡高速摄影激光成像
- 吸收性海水中气泡光散射特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给出了一种适合于吸收性介质内粒子散射的Mie级数新的表示形式。利用Mie理论研究了吸收性海水中气泡的单散射特性和气泡群的相位函数。与非吸收性海水中气泡的光散射特性相比,分析了海水折射率虚部对气泡光散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80°后向散射的增强是气泡固有的光学性质,与所处介质无关,可以利用后向散射的增强来探测气泡。
- 赵卫疆苏丽萍任德明胡孝勇曲彦臣刘西站
- 关键词:MIE理论气泡后向散射
- 尾流轮廓的激光探测原理研究
- 基于尾流光学特性对鱼群和舰船等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技术摆脱了常规的声场而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使常规的声学干扰和对抗手段失去作用,具有探测距离远、命中精度高以及不受电磁和环境噪声干扰等优点。本文将532nm激光作为传递信息...
- 刘西站
- 关键词:MIE理论激光探测气泡
- 文献传递
- 神光-Ⅲ汤姆孙散射诊断的集光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11年
- 设计了应用于神光-Ⅲ装置的汤姆孙散射光收集系统。采用折反式双卡塞格林结构,实现了在有限口径内长距离的像传递,解决了紫外透射材料选择困难的问题。通过纠正镜的优化设计,使超长焦距透镜的加工、检测简化。通过选择适当的中间像面的放大倍率,降低了次反射镜的遮光比。通过在一次像面附近增设透射光学元件,实现了两组光学系统的有效耦合。在中间像面设置十字分划板方便了系统安装瞄准操作。系统总长5 m,最大元件口径190 mm,视场范围2 mm,放大倍率为1.5,物方F数为10,物方分辨率优于20μm。
- 闫亚东卢卫涛董晓娜何俊华刘西站张敏张彭舜
- 关键词:成像系统光学系统设计遮光率
- 电光调QNd:YAG蓝绿激光在水下弹道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介绍了适于在海水中传输的激光光源的各重要性能指标的选择依据和论证过程。描述了电光调QNd∶YAG脉冲激光光源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实验证明该激光光源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获得的测量数据经修正后误差均在0.05m以内,能够满足水下激光弹道测量的要求。
- 郑艳芳刘西站陈良益
- 关键词:电光调QYAG弹道测量水下探测
- 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包括前负组透镜和与前负组透镜位于同一光路的后正组透镜,前负组透镜和后正组透镜均包括至少四个位于同一光路的球面镜。本发明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实现了水下拍摄水平视场角≥75°,垂直视场...
- 刘西站何俊华薛艳博王维
- 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包括前负组透镜和与前负组透镜位于同一光路的后正组透镜,前负组透镜和后正组透镜均包括至少四个位于同一光路的球面镜。本实用新型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实现了水下拍摄水平视场角≥75°,...
- 刘西站何俊华薛艳博王维
- 文献传递
- 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包括前负组透镜和与前负组透镜位于同一光路的后正组透镜,前负组透镜和后正组透镜均包括至少四个位于同一光路的球面镜。本发明水下专用成像广角镜头,实现了水下拍摄水平视场角≥75°,垂直视场...
- 刘西站何俊华薛艳博王维
- 文献传递
- 尾流气泡参数测量系统的光学设计被引量:4
- 2012年
- 针对尾流气泡成像存在的难点,采用片光源切片扫描与高速摄影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制了一套尾流气泡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片光照明,避免了尾流区气泡图像层叠;设计了三组倍率可切换镜头,实现了对粒径是大动态范围的小气泡的成像;将镜头分裂成前后组,以平行光中继,通过片光与前镜组的同步移动,可实现尾流区一定体积内气泡图像的采样,同时还能保证扫描过程中始终成像清晰。还讨论了前组镜头移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片光源厚度选择以及系统畸变校正等问题。设计结果表明,系统成像效果良好,满足项目技术要求。
- 李腾龙何俊华谢正茂刘西站
- 关键词:尾流气泡高速摄影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