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高直流电场下PET薄膜的电致发光及电流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哈尔滨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设备测试了高直流电场下PET薄膜电致发光(EL)的光谱、光强和电流特性曲线.实现了电致发光和电导电流特性两种方法的联合测量.通过实验得出:PET的EL发光强度和电流都随着电场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外加电场增大到3.5MV/cm后其现象特别明显.EL光谱峰值出现在300~400nm、400—460nm、500~600nm峰带之间.
- 林家齐王玮倪海芳王晨
- 关键词:PEI电致发光电流特性
-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用光致发光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发光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红光及红外三个区域组成,其中700 nm附近的峰带相对较强.辐照时间增加,发光强度衰减减慢,发光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由吸收边算得其光能隙约为2.76 eV.
- 李彩霞林家齐周彦平倪海芳
- 关键词:聚酰亚胺光致发光吸收边
- 聚酰亚胺薄膜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被引量:3
- 2011年
- 测量了氙灯辐照后聚酰亚胺(PI)薄膜的光致发光(PL)强度、PL谱和氙灯辐照后直流高电场下PI薄膜的电致发光(EL)强度、EL谱、XRD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其EL、PL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PI薄膜的PL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EL强度随场强呈指数增长;辐照39 h后,PI的预击穿场强为2.56MV/cm,低于原始PI的2.8 MV/cm;EL和PL光谱均在320,395,443,585,656,752 nm附近出现发光峰;辐照时间增长,PL强度明显增大,衰减变慢,PL峰数减少且红移,吸收边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场强增加,EL峰数减少且发生蓝移;由吸收边算得PI的光能隙约为2.76 eV,比由PL光谱算得的结果小0.38 eV。这些结果由光老化和电老化的综合作用所致。
- 李彩霞林家齐倪海芳
- 关键词:聚酰亚胺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吸收边
- 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
-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光致发光(PL)强度和发光光谱的测量,研究了聚丙烯(PP)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分析了光老化对聚丙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薄膜的PL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其PL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
- 李彩霞林家齐倪海芳
- 关键词:聚丙烯光致发光光老化吸收边
- 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被引量:3
- 2010年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来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PET分子的轨道贡献主要是由O原子的2p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组成,而由能带结构计算得到的能隙比实验值要偏小;对于最高占据轨道,电荷密度主要分布在苯环两侧;而对于最低未占据轨道,最高的电荷密度主要分布在苯环上。由吸收光谱的吸收边得出的能隙与计算能带结构得到的结果一致,并解释了介电函数峰的形成和其它光谱特性的联系。
- 林家齐倪海芳王晨雷清泉
-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 PET的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联合测量及其模拟仿真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表面平滑有光泽,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广泛的应用于电气绝缘材料。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
- 倪海芳
- 关键词:PET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吸收光谱模拟仿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