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忠

作品数:79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文化科学
  • 32篇文学
  • 5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文学
  • 14篇接受史
  • 10篇教学
  • 9篇乡土中国
  • 7篇语文
  • 7篇审美
  • 7篇文教
  • 7篇文艺
  • 6篇语文教学
  • 6篇谈话
  • 6篇文艺学
  • 6篇乡土
  • 6篇歌德谈话
  • 6篇《歌德谈话录...
  • 5篇论语
  • 5篇美学
  • 5篇《论语》
  • 4篇代文
  • 4篇学科
  • 4篇艺术

机构

  • 79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宿松县...

作者

  • 79篇陈文忠
  • 1篇杨柏岭
  • 1篇章池
  • 1篇江守义
  • 1篇吴忌
  • 1篇李伟
  • 1篇孟瑞

传媒

  • 29篇学语文
  • 18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高校辅导员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东方丛刊
  • 2篇美育学刊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文学与文化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受史视野中的经典细读被引量:11
2007年
传统的经典细读以回归原义、确立定于一尊的权威阐释为宗旨,这种客观主义阐释观不符合审美接受规律,也无益于发挥经典的现代审美功能。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审美接受过程之中,一件艺术作品的全部意义便是无数读者创造性阐释的历史成果。因此应当在经典阐释中倡导和确立接受史意识,在历史透视中进行经典细读。接受史细读有多重思路,可概括为四:经典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文本意蕴的历史阐释,艺术影响的历史展示,接受史细读与诗学研究,这也是由浅入深的四个环节。
陈文忠
论人文学科的学术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人文学科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性,它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具有鲜明个体性和理想超越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人文学科学术方法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人文学方法时代、自然科学方法时代和人文学方法的现代自觉时代;而解读经典,理解意蕴,体验生命,阐释意义,则是人文研究方法前后相续、密切相联的四个学术环节。
陈文忠
关键词:人文学科学科特性学术方法
走向学者之路的学术五步曲被引量:2
2014年
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想和文化影响的人文学者,是每个有志向学的科研工作者的愿望和终身追求。从前辈学者的学术经历看,人文学者的培养大凡要经历五个阶段:进入一个领域,抓住一位大家,精读一部经典著作,钻透一个问题,形成双重能力。五个阶段环环相扣,互为前提,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如果能严格遵循上述步骤进行学术训练,那么一个创造性的学术课题完成之日,便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文学者诞生之时。
陈文忠
关键词:人文学科
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从文本的传播史看,实际上经历了从"手抄本文化"到"印刷本文化"两个阶段。在其流传过程中,作者、诗题和诗句的变动,可概括为"两个源头,三种态度"。这首单纯的唐人绝句复杂的流传历程,为考察这两个阶段文学传播接受的不同特点提供了有趣的范例;通过《寻隐者不遇》明代迄今接受史的细读,又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古典诗歌进入现代人的心灵,既要有诗评家紧扣文本的诗艺阐释,也要有哲学家超越文本的哲理阐发;因为审美不是认识而是想象,诗意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陈文忠
“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
2015年
一切诚念终当相遇!让我们从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起,从年轻而窘困的费希特,在"哥尼斯堡之王"康德的帮助下,一举成名的传奇经历说起。费希特(1762—1814)出生于萨克森的拉麦兰。父亲是个穷织工。少年费希特聪颖好学,才华出众,得到一位好心人的资助得以完成学业。他先后在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研习神学和法学,毕业后先当家庭教师,后来回母校耶拿大学任哲学教授。
陈文忠
关键词:费希特家庭教师哲学教授传奇经历
“长篇之圣”的经典化进程——《孔雀东南飞》1800年接受史考察
2005年
明代王世贞首次把《孔雀东南飞》誉为“长篇之圣”,清代沈德潜继而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篇”,现代俞平伯更明确赞之为“中国最伟大的叙事诗”。然而,自作品诞生至王世贞之前的1300年间,此作300年默默无闻,500年曲解误读,500年毁誉不一。考察《孔雀东南飞》的接受史,不仅可了解这篇杰作曲折的审美历程,也大致可见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化进程。
陈文忠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接受史长篇审美历程沈德潜俞平伯
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
2022年
《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讨论静态的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从社会关系不同性质看,可区分出两种权力,一种是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一种是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权力的引诱力在经济利益,乡土社会的横暴权力受到经济限制。农业社会是皇权的发祥地,农业帝国的经济是虚弱的,皇权因此是松弛和微弱的“无为政治”。乡土社会还有发生在社会继替过程中的教化权力,在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中,主导的是行施教化权力的长老统治。
陈文忠
三千年文学史,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关于文学生命本质的新思考被引量:4
2012年
唐诗为什么能为我们抒情?三千年文学史为什么是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一言以蔽之,文学是人学。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看,作为文学对象的"人"和"人性"有双重性:从质的方面说,指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普遍人性;从量的方面说,指有限的个体生命的百年情怀。前者是指文学对象的生命特质,后者是指文学对象的生命范围。因此说"文学是人学",不如说文学是人心学,是审美人性学。三千年文学史,就其精神母题而言,实质是百年人生情怀的咏叹史。由此出发,对唐诗为我们抒情、经典为我们咏怀、以及文学的永恒主题、经典的永恒价值、古典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可以获得更合理的解释和更深刻的认识。
陈文忠
关键词:集句诗
论《三字经》的四重意蕴——《三字经》八百年传播阐释史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三字经》八百年的传播影响史,有两大谜团、一大特点,即作者不明、版本不定,却又有一部绵延相续的注释、补订、仿作史;《三字经》的文本阐释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最初的概括评价,稍后的文本解读,以及现代的学理分析。《三字经》,实质是一部以儒家教育理念为构架,以名物伦常、经子诸史为内容,以劝学策励为宗旨,具有"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的问学导引功能的蒙学经典,它至少可以作四重解读,包含四重意蕴。
陈文忠
关键词:《三字经》传播史阐释史
知识与幸福——关于知识价值的三个命题被引量:3
2012年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那么,知识的价值何在?求知的目的何为?换句话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寒窗求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当下每一个大学生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为之困惑的问题。
陈文忠
关键词:知识价值命题大学生求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