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
-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论述了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意义,研究了稳定塘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沟渠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等几种适用于小城镇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指出了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 丁晓倩刘贵毅赵庆
-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生态技术
-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被引量:12
- 2005年
- 采用SBR反应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分别研究了乙酸盐及硝酸盐浓度变化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30mg/L时,乙酸盐浓度的变化对释磷、除磷速率等影响并不显著。在硝酸盐浓度<30mg/L时,硝酸盐浓度越高,缺氧段除磷速率也就越高。在C/P>23,C/N>5条件下,SBR系统对磷、氮去除率在90%以上。
- 赵庆袁林江王志盈彭党聪王磊王君莉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SBR硝酸盐
- 西安浐河城市人造水面富营养化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对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中叶绿素(Chl.a)、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与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参数实际监测的统计计算,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西安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富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计算统计结果表明,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已呈中度富营养化等级,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呈有机型污染?⒄攵云湎肿?提出了以截污、清淤、补水、生物净化等工程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 高榕王志盈邵远孟小兰赵庆
- 关键词:城市人造水面富营养化
- 碳源浓度对SBR法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研究碳源浓度变化对同步反硝化聚磷的影响。方法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结果相对于不同C/P与C/N值,分别得到相关释/聚磷和反硝化速率;在C/P值大于23,C/N值大于5的条件下,SBR系统对磷、氮及碳的去除率在90%以上,其中通过反硝化聚磷去除磷的比重高达60%~70%。结论在进一步提高C/P,C/N值条件下,碳源浓度的变化对释磷、聚磷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相对明显。
- 赵庆袁林江王磊王君莉高榕
-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SBR碳源A^2/O
- 碳源浓度对反硝化聚磷效果的影响研究
- 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并利用SBR系统,以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进行了不同碳源浓度下的反硝化聚磷实验.试验结果表明:(1)以C/P值大于23,C/N值大于7,厌氧(2h)-缺氧(1.5h)-好氧(1.5h)的运行条件下,S...
- 赵庆
- 关键词:SBR反硝化聚磷碳源浓度电子受体聚磷菌
- 文献传递
- 电子受体对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内,利用活性污泥法,考察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与厌氧、缺氧工艺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存在、不同电子受体出现的顺序对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除磷影响,并讨论了在实现缺氧聚磷条件下,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碳源的需求量。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是一种稳定的代谢行为,聚磷菌可以利用硝酸盐强化除磷;对于实现缺氧聚磷,硝酸盐的作用远远优于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存在(<16.1mg.L-1)则对聚磷无明显影响;聚磷菌利用电子受体是以其存在的顺序而依次发生的,且这种利用能力不受电子受体转换的影响;在硝酸盐替代氧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需求将比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
- 赵庆关卫省王志盈袁林江高榕
- 关键词:环境工程电子受体同步脱氮除磷硝酸盐亚硝酸盐碳源
- 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的聚磷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在SBR系统内,研究了聚磷菌分别利用氧、硝酸盐及既利用氧又利用硝酸盐条件下的聚磷特性。试验表明:聚磷菌所利用的电子受体是以其存在的顺序而依次发生的,聚磷菌利用硝酸盐代替氧为电子受体可以实现反硝化聚磷,反硝化聚磷是稳定的代谢行为。在生物除磷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类聚磷菌。
- 赵庆关卫省王志盈袁林江
- 关键词:聚磷菌反硝化聚磷电子受体生物除磷
- 超滤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被引量:10
- 2006年
- 采用超滤膜聚丙烯腈(PAN),分别选用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含油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探讨了操作压力、膜面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以及对石油类和COD的去除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超滤法处理含油废水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石油类和COD去除率高于90%,适宜的操作压力与膜面流速分别为0.06 MPa和0.6 m/s;采用混凝工艺作预处理,在其后超滤过程中,膜通量变化比直接超滤下降幅度小,且能保持较高通量较长时间的运行。
- 赵庆关卫省马丽艳高榕侯方东
- 关键词:环境工程含油废水PAN混凝膜通量
- 不同工艺对含油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
- 采用超滤膜聚丙酯(PAN),分别选用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含油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滤处理含油废水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石油类和COD去除率高于90%;适宜的操作压力与膜面流速分别为0.06MPa...
- 赵庆关卫省李君
- 关键词:含油废水超滤膜PAN混凝工艺膜通量废水处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