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译介
  • 2篇中国现代主义
  • 2篇中国现代主义...
  • 2篇诗歌
  • 2篇批评史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批评史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现代主义诗歌
  • 1篇新诗
  • 1篇新诗理论
  • 1篇新文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命名
  • 1篇译本
  • 1篇音乐
  • 1篇音乐化
  • 1篇支那
  • 1篇中国文学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1篇王波
  • 1篇张海明

传媒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湖湘论坛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外语艺术教育...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 1篇全球化与中文...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
2015年
鲁迅所藏日本学者铃木虎雄(1878-1963)的《支那诗论史》,京都弘文堂书房出版,1925年(日本大正十四年)4月30日印刷,5月5日发行,精装,262页,定价贰元八十钱,是"支那学丛书第一编"。1查鲁迅日记,1925年9月15日记载:"往东亚公司买《支那诗论史》一本,《社会进化思想讲话》一本,共泉四元。"2此年日记所附的书帐显示,前者2.4元,后者1.6元。
王波
关键词:铃木虎雄鲁迅日记中文译本诗说弘文
叶芝在中国的译介以及对新文学的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我国对于叶芝的译介已有近百年。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叶芝的译介有着不同的重点,叶芝也先后呈现着不同的面貌——民族主义的斗士、现代主义的旗手、全面性作家。不同时期对于叶芝译介的不同选择是译介者在译介过程中主体文化过滤的结果,对于新文学文化身份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波
关键词:文化建构
吴宓“三境”说与王国维“境界”说之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吴宓的"三境"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两个诗学理论。尽管二者的具体内涵不同,然而二者在创作来源、创作过程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都有着某些相通之处。描述并辨析这些异同之处,不仅有助于理解它们各自的理论内涵,更能帮助我们把握它们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王波
关键词:吴宓
梁宗岱与瓦莱里的纯诗理论比较
2010年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受瓦莱里纯诗理论的影响,都要求一种具有音乐性的纯粹语言,表现一种超越功利性和现实性并具有超验色彩的审美境界。瓦莱里继承西方自柏拉图——黑格尔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试图通过抽象思维来寻找纯粹语言表现与之对等的理念世界。然而,这种与纯粹理念世界对等的纯粹语言并不存在。梁宗岱借鉴了庄子"内省"的方式,提出纯诗的写作要通过诗人的"冥想出神",并且举出中外大量纯诗的例子说明纯诗的写作是可能的。
王波
关键词:纯诗音乐化可能与不可能
近百年来中国对于叶芝的译介与接受被引量:4
2011年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我国对于叶芝的译介已有近百年。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叶芝的译介有着不同的重点,叶芝也先后呈现着不同的面貌——民族主义的斗士、现代主义的旗手、全面性作家。不同时期对于叶芝译介的不同选择是译介者在译介过程中主体文化过滤的结果,这对于新文学文化身份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波
关键词:译介文化身份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类型被引量:1
2012年
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体现主要有四种类型。20年代的象征诗派和30年代的戴望舒与何其芳受传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哀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线性时间意识;卞之琳受西方相对论以及意识流的影响,在诗歌文本中凸显了相对时间意识;废名深深熏陶在禅宗的氛围中,讲究以顿悟的静止时间意识体验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切;冯至与九叶诗派受里尔克、艾略特、叶芝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追求融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时间意识。
王波
关键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命名
2015年
自西方输入的"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而"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涵盖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故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名称问题就困扰着研究者。这一困惑的成因在于"criticism"在语源学的含混,它来自希腊文"krinein"一词,虽然意思仅为"判断",但这一术语在十七世纪渗入各国方言时,含义便扩大起来。二十世纪,学科分类意识加强,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区分之必要凸显,自然与"文学批评"这一术语的固有含义发生牴牾。因而辨析"文学理论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思想史"、"文学学史"、"诗文评史"等学科名称很有必要。
张海明王波
关键词:文学批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命名
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课程与讲义
文学批评史的发生与近代学制密不可分.这一课程最初的萌芽来源于《奏定大学堂章程》(1903)的"古人论文要言".先后在大学讲堂讲授文学批评史的是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与朱东润,同时其讲义经过修改、传播与...
王波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学批评史课程设置
穆旦的新诗理论述评
2011年
尽管穆旦一生中谈诗的文字很少,但是在仅有的几篇评论以及写给友人的书信中,他对于新诗的看法与思考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诗学品格。穆旦的诗论可以概括为诗与现实、"新的抒情"、新诗的文体特征、创作与鉴赏、传统与西方等五个方面。
王波
关键词:新诗理论诗学品格
线性·相对·静止·整体——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2012年
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体现主要有四种类型。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和30年代的戴望舒与何其芳受传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哀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线性时间意识。卞之琳受西方相对论以及意识流的影响在诗歌文本中凸显了相对时间意识。废名深深熏陶在禅宗的氛围中,讲究以顿悟的静止时间意识体验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切。冯至与九叶诗派受里尔克、艾略特、叶芝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追求融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时间意识。
王波
关键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