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腐植酸矿粉、钙镁磷肥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腐植酸矿粉制备:选用腐植酸原矿经球磨过110-140目筛备用;B.将步骤(A)所制备的原料与钙镁...
- 朱奇宏黄道友曾伟刚刘守龙罗尊长孙楠周斌朱昌宇雷敏饶中秀曹晓玲
- 文献传递
- 一种钝化土壤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化土壤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及制备方法。它由清洁红泥和高铁锰矿粉两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清洁红泥制备;B.高铁锰矿粉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混合均匀,为铁锰氧化物。配方合理,方法易行,...
- 黄道友朱奇宏刘守龙罗尊长朱昌宇饶中秀曹晓玲雷敏周斌
- 文献传递
- 一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电厂炉渣、海泡石矿粉和生石灰三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电厂炉渣制备;B.海泡石矿粉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与生石灰混合均匀,为复合钝化剂。降低...
- 黄道友刘守龙朱奇宏罗尊长孙楠饶中秀雷敏曹晓玲朱昌宇周斌
- 文献传递
- 腐植酸矿粉钝化红沙泥中镉的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45%WHC(饱和田间持水量)和110%WHC两种水分条件下,施用腐植酸矿粉钝化红沙泥中外源镉(10 mg Cd/kg)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红沙泥中外源镉经陈化后约80%以交换态镉形态存在,施用腐植酸矿粉,能有效降低红沙泥中DTPA提取镉的含量,其降幅为4.8%-25.8%,并促使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性高的交换态镉向有效性低的碳酸盐结合态镉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的转化,其效果是随着腐植酸矿粉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且45%WHC水分条件下的效果更好。其作用机理是:腐植酸矿粉中含有的大量活性基团与土壤镉直接发生了各种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活性;同时,施用腐植酸矿粉改变了土壤的DOC、Eh和CEC等基本性质,进而改变了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还表明,在110%WHC水分条件下,降低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的DOC与Eh,而45%WHC水分条件下,降低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土壤的CEC。
- 曾伟刚黄道友朱奇宏周斌刘守龙雷敏
- 关键词:镉污染镉形态
- 一种用于稻田土壤的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稻田土壤的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海泡石矿粉、铁锰氧化物和生石灰三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海泡石矿粉制备;B.铁锰氧化物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与生石灰混合均匀,为复合钝化...
- 黄道友朱奇宏刘守龙罗尊长孙楠饶中秀朱昌宇雷敏曹晓玲周斌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稻田土壤的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稻田土壤的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海泡石矿粉、铁锰氧化物和生石灰三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海泡石矿粉制备;B.铁锰氧化物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与生石灰混合均匀,为复合钝化...
- 黄道友朱奇宏刘守龙罗尊长孙楠饶中秀朱昌宇雷敏曹晓玲周斌
- 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腐植酸矿粉、钙镁磷肥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腐植酸矿粉制备:选用腐植酸原矿经球磨过110-140目筛备用;B.将步骤(A)所制备的原料与钙镁...
- 朱奇宏黄道友曾伟刚刘守龙罗尊长孙楠周斌朱昌宇雷敏饶中秀曹晓玲
- 一种钝化土壤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化土壤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及制备方法。它由清洁红泥和高铁锰矿粉两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清洁红泥制备;B.高铁锰矿粉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混合均匀,为铁锰氧化物。配方合理,方法易行,...
- 黄道友朱奇宏刘守龙罗尊长朱昌宇饶中秀曹晓玲雷敏周斌
- 一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电厂炉渣、海泡石矿粉和生石灰三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电厂炉渣制备;B.海泡石矿粉制备;C.将步骤(A、B)制备的原料与生石灰混合均匀,为复合钝化剂。降低...
- 黄道友刘守龙朱奇宏罗尊长孙楠饶中秀雷敏曹晓玲朱昌宇周斌
-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化学结合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湖南省4个23年连续施肥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湖南省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化学键合形态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化肥(NPK)、中量有机肥(MOM)和高量有机肥(HOM)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1mm和2~5mm粒径含量最高,分别达全土总量的18%~43%和13%~48%。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1mm大团聚体含量以及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分配,其中0.25~1mm和1~2m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略高于其余粒径组。与不施肥比较,钙结合态有机碳(Ca-S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2%~4%左右且随有机肥施用呈下降趋势,而铁铝结合态有机碳Fe(Al)-SOC占总有机碳的18%~33%呈上升趋势。有机肥施用条件下,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分布的增加、Fe(Al)-SOC的提升以及Ca-SOC的降低意味着土壤有机碳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的增强,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是有机肥施用条件下保持稻田土壤较高固碳速率的重要原因。
- 雷敏周萍黄道友刘守龙朱捍华童成立
-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