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林

作品数:31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6篇生物质
  • 5篇结渣
  • 5篇锅炉
  • 4篇余热
  • 4篇余热锅炉
  • 4篇燃烧
  • 3篇发电
  • 2篇电器件
  • 2篇动力学
  • 2篇熔融特性
  • 2篇实践教学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能源
  • 2篇能源与动力工...
  • 2篇气轮机
  • 2篇燃气轮机
  • 2篇热电器件
  • 2篇污泥

机构

  • 31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1篇穆林
  • 18篇尹洪超
  • 14篇尚妍
  • 7篇东明
  • 5篇刘晓华
  • 5篇赵亮
  • 3篇陈建标
  • 2篇贺缨
  • 2篇穆林
  • 1篇张宇
  • 1篇宋希庚
  • 1篇王震
  • 1篇李素芬
  • 1篇杨竹强
  • 1篇张善军
  • 1篇赵亮
  • 1篇张虎
  • 1篇张虎
  • 1篇钟虹敏
  • 1篇崔佳乐

传媒

  • 6篇热科学与技术
  • 3篇节能
  • 2篇高等工程教育...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应用能源技术
  • 1篇航空动力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东褐煤燃烧形成的颗粒在圆管上的沉积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0年
准东煤中的碱性化合物在燃烧时会形成熔点低的灰烬,在锅炉的运行中容易引起传热表面的结垢,烟气通道的堵塞,传热速率的降低以及过热器管的腐蚀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个模型用以描述和预测高碱金属成分烟气飞灰沉积的形成。在目前的工作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包括了从燃料床中释放出飞灰颗粒和碱蒸气向换热表面运输过程以及飞灰颗粒和碱蒸气的沉积行为。结果表明,烟气速度主要通过影响飞灰颗粒的碰撞效率对沉积产生影响,而在高烟气速度条件下,炉温通过改变积灰表面的熔融组分来影响飞灰颗粒的黏附效率。惯性碰撞和热泳引起的颗粒沉积决定了高炉温下灰分的形成,碱蒸气直接冷凝引起的沉积量主要存在于前期。
商月穆林
锅炉结渣过程研究与结渣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0年
探讨了锅炉的结渣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结渣模型,特别是建立了结渣停止生长模型,模拟了锅炉结渣的过程和影响,得出结渣的位置、结渣时间、结渣量和结渣对换热的影响等。
张善军穆林尹洪超
关键词:锅炉结渣数值模拟FLUENT
一种冷却性能测试平台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性能测试平台,涉及航天器舱内机电元件散热技术领域,动力段管道、稳定段管道、收缩段管道和试验段管道依次连接,动力段管道中设置有风力部件,稳定段管道中设置有稳流组件,可调平台设置于试验段管道的出口端一侧的下...
东明尚妍穆林崔佳乐 浦航
炼化废液焚烧飞灰粒子碰撞概率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某石化企业废液焚烧余热锅炉内换热管壁上飞灰粒子碰撞及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Eulerian-Largrangian法对余热锅炉内气-固两相流问题进行求解,重点分析粒子尺寸、烟气流速、纵向管间距、横向管间距等四种因素对飞灰粒子碰撞概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除纵向管间距之外,其余三种因素对飞灰粒子的碰撞概率影响显著。飞灰粒子碰撞概率随粒子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大尺寸粒子主要在前两排换热管束的迎风侧发生碰撞,小尺寸粒子在迎风侧和背风侧均发生碰撞,且碰撞概率分布均匀。当烟气流速增大时,飞灰粒子碰撞概率随之增大,且20.0μm飞灰粒子比0.2μm飞灰粒子对烟气流速更为敏感。随着纵向管间距的增大,飞灰粒子碰撞概率仅出现轻微的下降趋势,而随着横向管间距的增大,飞灰粒子碰撞概率下降明显。
尹洪超英鹏蔡景成付立欣穆林
关键词:数值模拟余热锅炉
生物质基础组分化学链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2023年
在间歇式小型流化床上,以天然铁矿石为载氧体,实验研究了木质素、纤维素、壳聚糖3种常见生物质基础组分的化学链燃烧特性。主要考察了组分性质和反应温度对载氧体微观形貌及成分变化等影响特性,以及气相产物生成、碳转化率、碳捕集率和碳转化速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会使气相产物被载氧体进一步氧化从而释放更多热量,但也导致载氧体出现一定程度的烧结和熔融的现象,从而抑制载氧体的反应活性。在不同反应温度下3种组分的碳捕集率排序为:f(木质素)>f(壳聚糖)>f(纤维素)。当反应温度提高到950℃,3种生物质基础组分的碳捕集率和碳转化率均得到了提高。其中木质素的化学链燃烧效果最好,碳捕集率达到了90.58%,基本实现了碳元素的完全反应,明显优于壳聚糖的80.86%和纤维素的66.98%。
穆林王帅坦王震尚妍尚妍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铁矿石载氧体
城市污泥灰分矿物质组分演变与热重实验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运用XRD、EDX以及TGA等实验方法对大连不同污水处理厂不同灰化温度下的污泥灰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灰分中矿物质组分变化较大,温度较低时灰分中矿物质以方解石、石英以及焦磷酸盐为主,另外存在硅线石、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随灰化温度的升高,除石英稳定外,灰分中长石类、硬石膏以及磷酸正盐和磷酸铝钙、磷酸铁钙成为主要成分。由于灰分中碱性氧化物较多,温度超过900℃出现了部分熔融现象。TGA实验表明,同一种物质不同温度的灰分失重明显不同,灰化温度越高,失重越小。不同灰化温度下灰分反映出污泥在焚烧过程中反应进程,随受热温度升高,都出现了矿物质失去吸附水,矿物质析出结晶水,污泥中有机物燃烧,方解石分解,以及随后的硬石膏分解等失重阶段。
尹洪超蔡景成陈建标穆林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泥灰分热重
化工废液焚烧炉内积灰结渣特性被引量:8
2012年
以一台化工废液焚烧炉为研究对象,研究炉内的积灰、结渣与腐蚀行为。利用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元素组成、微观相貌以及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工废液中高浓度的Na、S在焚烧和换热过程中的转化机理是影响飞灰粒子沉积和管壁腐蚀的关键因素。XRF元素分析显示,沉积物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基本相似,但是由于挥发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沉积特征,Na在整个取样范围内分部均匀,而Fe、Ni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降低,S则在低温段表现出富集的特征。在660~900℃,碱金属硫酸盐与气相SO2/SO3以及Fe2O3和NiO发生反应生成的低熔点共晶体,即碱-铁硫酸盐Na3Fe(SO4)3和硫酸镍钠Na2Ni(SO4)2,能够加剧已沉积粒子的烧结和诱发高温腐蚀;在低温段检测到的Na3H(SO4)2表明低温腐蚀的出现。
穆林赵亮尹洪超
关键词:积灰结渣
丙烯腈废水焚烧余热锅炉结渣分析与改造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丙烯腈装置废水焚烧余热锅炉严重结渣堵管的技术难题,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渣成分和成因;根据分析结果,对废水焚烧余热锅炉结构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实例,证明改进结构对于回收废水焚烧余热的有效性。
杨东于洪涛赵亮穆林
关键词:余热锅炉结渣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20
2019年
在现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形成的能源与动力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深入融合"新工科"建设和发展要求,通过进一步对实践教学体系全过程的系统优化和再设计,从实践教学模式、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以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本科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五个环节为切入点,建立包括基础工程认知、基础能力训练、综合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在内的五环节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更综合、更系统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较高科学素养和跨专业交叉融合能力的"新"工程科技人才奠定实践基础。
穆林东明贺缨刘晓华尚妍唐大伟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废液焚烧炉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排放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5年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炼化企业处理量为10t/h的废液焚烧炉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焚烧炉炉膛内流场、温度场、各组分浓度分布、污染物生成及火焰形状等信息,揭示了炉膛内燃烧、流动以及传热与传质的特点。模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工业有机废液在炉内燃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λ)的增加,炉膛内温度峰值逐渐减小,炉膛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燃烧区域增大,炉膛出口截面平均NOx浓度逐渐升高;在λ=1.25的情况下,炉膛出口排烟温度合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较低;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优化设计操作工况及污染物的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尹洪超付立欣陈建标英鹏穆林
关键词:数值模拟过量空气系数氮氧化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