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高等真菌
  • 2篇学成
  • 2篇牛肝菌
  • 2篇烯酮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环己烯
  • 2篇环己烯酮
  • 2篇干酪
  • 1篇新化合物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活性研究
  • 1篇生物碱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子实
  • 1篇子实体
  • 1篇细胞
  • 1篇化合物
  • 1篇活性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1篇石家庄制药集...

作者

  • 5篇左伟
  • 4篇罗都强
  • 1篇朱文粮
  • 1篇付琪镔
  • 1篇赵丽艳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高等真菌发酵液中发现一个Cyclohexenedione类新化合物
高等真菌属于"创造系数"非常高的生物资源,他们所含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常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对薄皮干酪菌进行液体发酵,28℃,150 r/min摇床培养20天,发酵液浓缩后经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后合并...
左伟罗都强
关键词:发酵液环己烯酮
文献传递
三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近几年高等真菌来源的(包括子实体和发酵液)天然产物进行了分类综述,分别对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活性情况等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二部分为试验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对三种高等真菌(美柄牛肝菌,褐盖韧革...
左伟
关键词:环己烯酮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从细质乳菇中发现了一个新骨架倍半萜
中国具有丰富的高等真菌资源,至今报道的有1200多个属,6000多个种。这些高等真菌资源能产生结构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细质乳菇属于红菇科,乳菇属。而红菇科是高等真菌中非常大的一各家族,包含几百个种。倍半萜在多数的乳菇种内...
左伟罗都强
文献传递
美柄牛肝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系统阐述美柄牛肝菌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美柄牛肝菌为试材,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鉴定美柄牛肝菌中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结果]从美柄牛肝菌中分离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Acetylcyclocalopin A,分子式为C17H22O7;Cyclocalopin,分子式为C15H20O6;Cyclopinol,分子式为C15H20O5;D-阿洛醇(D-allitol),分子式为C6H14O6;3β-羟基-麦角甾醇-5,7,22-三烯,分子式为C28H44O;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6,22-二烯,分子式为C28H44O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分子式为C16H22O4;Bis(2-ethylhexyl)phthalate,分子式为C24H38O4;Ergosta-7,22-dien-3β,5α,6α-triol(cerevisterol),分子式为C28H46O3。通过经典波谱学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仅对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少数病原菌有微弱的抗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美柄牛肝菌开发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左伟罗都强
关键词:化学成分
绒白乳菇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LH-60,硅胶以及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绒白乳菇的乙醇提取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UV、IR、MS、1H-NMR、13C-NMR)和X晶体衍射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绒白乳菇子实体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isolactarorufin(1)、3-O-ethyl-lactarolide A(2)、7α,8α,13-trihydroxy-marasm-5-oic acidγ-lactone(3)、velleratretraol(4)、leptosphaepin(5)、7α,8β,13-trihydroxy-marasm-5-oic acidγ-lactone(6)、lactarolide A(7)、D-阿洛醇(8)、bis(2-ethylhexyl)phthalate(9)、硬脂酸(10)、硬脂酸甲酯(11)。经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1~4和6、7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8~11为常见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菌中发现的化合物。化合物4拥有高度氧化的新型倍半萜骨架;化合物5为首次从陆生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研究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丽艳左伟付琪镔赵丽君朱文粮罗都强
关键词:高等真菌生物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