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钩吻素子抗外周神经损伤导致诱发痛的效应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及其时效关系,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以热痛觉过敏为指标,观察连续皮下注射给予钩吻素子(0.28、7.0mg/kg,CCI术后第3~9d,每天2次)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观测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后第0.5,1,2,4,6h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及时效关系;Dixon序贯法分别测定钩吻素子皮下和鞘内注射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结果连续皮下注射7.0mg/kg钩吻素子组在术后第3d首次给药后,痛阈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术后第9d效应最显著(翻转率为93.8%,有效率达100%)。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0.5h术侧足痛阈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翻转率达62.9%,有效率达55.6%);1h痛阈最高(翻转率达70.8%,有效率达77.8%),随后痛阈有所下降,但6h仍显著高于CCI+saline组。单次皮下注射钩吻素子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为1.074mg/kg,单次鞘内注射的ED50为每只41.4μg,远低于皮下注射的ED50。结论钩吻素子具有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单次给予0.5h内起效,持效约5.5h;脊髓可能是其发挥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的作用部位。
- 许盈李苏平廖婉婷金桂林俞昌喜
- 关键词:钩吻钩吻素子神经痛镇痛SPRAGUE-DAWLEY
- 钩吻素子对C57BL//6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小鼠热痛敏、关节肿胀、关节炎指数及后足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明确钩吻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钩吻素子抗RA与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廖婉婷
- 关键词:钩吻素子类风湿关节炎CD4+CD25+转化生长因子-Β
- 文献传递
- 钩吻素子对C57BL/6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 目的 观察钩吻素子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与小鼠脾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关系.方法 鸡Ⅱ型胶原和等量完全弗...
- 杨渐廖婉婷曾玉兰俞昌喜
- 关键词:钩吻素子类风湿关节炎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C57BL/6小鼠
- 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的变化及糖水偏爱程度;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测定大鼠不动时间以及旷场实验测定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的变化;并测定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摄食量、糖水偏爱百分比均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旷场实验的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减少;血清中TNF-α、皮质醇水平升高,IL-6、5-H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绿萼梅总黄酮低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旷场实验修饰次数以及绿萼梅总黄酮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5-HT水平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绿萼梅总黄酮能明显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 陈明珠陈静黄幼霞程晶廖婉婷
- 关键词:抑郁模型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