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飞宇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碳纳米管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管
  • 3篇ZRB
  • 2篇碳化硅
  • 2篇碳化硅基
  • 2篇碳化硅基复合...
  • 2篇硼化锆
  • 2篇相对密度
  • 2篇力学性能
  • 2篇硅基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料
  • 2篇SIC
  • 2篇复合材
  • 2篇力学性
  • 1篇丁酮
  • 1篇短纤
  • 1篇短纤维
  • 1篇断裂韧性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篇杜善义
  • 6篇杨飞宇
  • 5篇张幸红
  • 4篇韩杰才
  • 3篇孟松鹤
  • 1篇吴世平

传媒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碳短纤维对ZrB_2-SiC基超高温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ZrB2-SiC基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高超声速的极端条件下工作。但是这种材料的主要问题是低的断裂韧性,为了改善这一性能,将碳短纤维加入到ZrB2-20%(体积分数)SiC中热压烧结,得到了断裂韧性明显提高的试样,从2.0MPa.m1/2提高到6.56MPa.m1/2,同时弯曲强度略有降低,从502MPa降至445MPa,弹性模量也有所降低,从414GPa降至322GPa。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变化,建立了模型来计算纤维造成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证明对于本实验的材料体系,用该模型来解释是合理的。
吴世平杨飞宇张幸红杜善义
关键词:力学性能热压
碳纳米管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它涉及一种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制备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采用丁酮作为分散剂,分散过程中丁酮分子只是依靠较小的范德华力吸附于碳纳米管上,使碳纳米管分散不均匀,导致所...
杨飞宇杜善义韩杰才张幸红孟松鹤
文献传递
碳短纤维-ZrB_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对ZrB2-SiC(ZS)材料和碳短纤维/ZrB2-SiC(ZSC)材料的断裂韧性、室温至900℃弯曲强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短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从4.25MPa·m1/2提高到6.56MPa·m1/2,纤维拔出和脱粘以及裂纹的桥接和偏转是材料断裂韧性提高的原因;ZS和ZSC材料弯曲强度从室温到900℃经历了不同的过程,但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温度升高,晶界软化所带来的对裂纹的愈合作用与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界面结合强度下降的作用。
杨飞宇杜善义孟松鹤
关键词:短纤维断裂韧性
碳纳米管-ZrB_2-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的不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ZrB_2-SiC-xwt%CNTs(x=0、1.0、2.5、4.0)复合材料的工艺条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用TEM观察了试样的微观结构,用SEM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和裂纹扩展情况,并对其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碳纳米管主要分布沉积在ZrB_2颗粒内部,形成内晶型结构,在CNTs含量为2.5%时,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99.6%、21.7GPa和542MPa,断裂韧性达到6.10MPa·m^(1/2).碳纳米管加入后材料致密性提高、晶粒细化,所形成的内晶型结构是材料强度和韧性得以提高的原因.
杨飞宇张幸红韩杰才杜善义
关键词:碳纳米管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碳纳米管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硼化锆-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易碎、低强度和烧结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产品主要是由硼化锆、碳化硅和碳纳米管制成。本发明...
杨飞宇杜善义韩杰才张幸红孟松鹤
文献传递
ZrB_2-SiC和C_(sf)/ZrB_2-SiC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通过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ZrB_2-SiC材料和C^(sf)(碳短纤维)/ZrB_2-SiC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火焰在4186.8kW/m^2的热流下分别喷吹烧蚀两种材料180s.ZrB_2-SiC材料表面最高温度达到2406℃,烧蚀后质量烧蚀率为-0.14%,线烧蚀率为-1×10^(-3)mm/s,C_(sf)/ZrB_2-SiC材料表面最高温度达到1883℃,烧蚀后质量烧蚀率为-0.19%,线烧蚀率为-4×10^(-4)mm/s.对两种材料烧蚀表面和剖面的分析发现,ZrB_2-SiC材料烧蚀后由表及里依次形成了疏松ZrO_2氧化层、SiC富集层和未反应层的三层结构,其中SiC富集层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C_(sf)/ZrB_2-SiC材料烧蚀后由外到内分别形成了ZrO_2-SiO_2氧化层、SiC耗尽层和未反应层的三层结构,其中最外层以ZrO_2为骨架,SiO_2弥合其中的结构有效地阻挡了烧蚀中氧的侵入.
杨飞宇张幸红韩杰才杜善义
关键词:ZRB2-SIC烧蚀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