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广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26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心血管病高技术实验室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学生保健
  • 2篇学生保健服务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治疗率
  • 2篇中老年
  • 2篇中老年人
  • 2篇中老年人群
  • 2篇少年
  • 2篇社区高血压
  • 2篇社区高血压病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青少年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医院
  • 6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周广华
  • 6篇赵杰强
  • 5篇赵冬
  • 5篇王薇
  • 3篇王慧芳
  • 3篇陈跃音
  • 3篇王淼
  • 2篇解武祥
  • 2篇李蕾
  • 2篇杨颖
  • 2篇霍勇
  • 2篇张红
  • 2篇武阳丰
  • 2篇秦兰萍
  • 2篇刘军
  • 2篇周美然
  • 2篇吴兆苏
  • 2篇孙佳艺
  • 2篇刘静
  • 2篇刘文玲

传媒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校医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高校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大学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99
1999年
目的了解影响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方法对北京大学社区的35~74岁的9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受教育水平高、有家族高血压病史、有合并症、了解正常血压标准者的治疗率高(P<005)。轻度高血压者、高血压病程短、体重正常、知晓正常血压标准者控制率高(P<005)。经常自测血压,以血压值作为治疗依据者,其控制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相似。结论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对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王薇赵冬姚丽王慧芳王慧芳周广华周广华乌云乌云周美然王文化刘飒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
2663名大学新生体质量指数和三酰甘油状况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大学本科新生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分布状况。方法检测2663名本科新生身高、体质量,采集空腹血3mL测TG。结果18.7%的男性和5.9%的女性体质量超标;7.1%的男性和1.05的女性肥胖;2.93%的男性及0.50%的女性TG高于正常值;BMI与TG呈正相关。结论男性体质状况较差,25.8%的男性和6.9%的女性属于体质量超标或肥胖,是防病工作的重点人群;与TG相比,BMI衡量学生的体质状况更全面。
赵杰强周广华陈跃音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学生保健服务
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治疗4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及心绞痛疗效评定,并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79%(P<0.01)。治疗组能降低病人低切率下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表达,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下降,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NO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并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性作用。
刘剑刚徐浩董国菊史大卓周广华朱建华李涛
关键词:血府逐瘀口服液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免疫炎症因子
蒿属等花粉症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由蒿属等花粉症引起的疾病及相关情况。方法对1997年6月-200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成人花粉过敏症患者62例,采用吸入变应原的皮内试验和体外特异IgE检测。结果62例花粉症患者平均年龄49.9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超过50年。有鼻炎症状61例,占98.2%;耳、眼、上颚、咽部有症状者41例,占64.1%;患有哮喘症状23例,占37.1%。结论花粉症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哮喘的发生,对花粉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周广华王慧芳李凤珠
关键词:蒿属花粉花粉症哮喘
某大学1998-2007年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某大学在校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方法利用北京大学1998年至2007年报告的1178例传染病资料,从流行概况、发病顺位、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预防重点。结果1178例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为主;发病男、女比例为2.25:1,发病高峰在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8.00),2月份最低(占总病例数的2.72)。结论重视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传染病工作的关键。
赵杰强周广华陈跃音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大学新生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赵杰强周广华陈跃音董淑华
关键词:脂肪肝肝炎体质量指数学生保健服务
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了解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评价基线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样本来自中美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2年9月对这两个人群进行基线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2007年9至10月复查颈动脉超声.以两次颈动脉检查数据完整的200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基线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002年至2007年,颈动脉斑块患病率男性从30.3%增加到62.2%,女性从21.5%增加到51.5%;新发斑块率男性为41.8%,女性为34.1%.(2)男女两性颈动脉新发斑块率随着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总胆固醇与HDL-C比值(TC/HDL-C)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交叉分析显示,LDL-C,HDL-C,甘油三酯对斑块发生率有协同作用.(4)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高non-HDL-C和高TC/HDL-C是男女两性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OR值分别为1.44、1.45、1.59,女性OR值分别为1.47、1.35、1.64,均P<0.05).结论 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在快速增长.高LDL-C、nonHDL-C和TC/HDL-C水平是中老年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王薇霍勇赵冬刘静梁立荣孙佳艺杨颖王淼解武祥周广华史平任福秀武阳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超声检查
中国部分区域青少年早复极的检出率及随访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早复极(ER)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北京市部分中学高一年级和职业中学新生、大学新入学的本科生进行筛查,包括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进行随访。ER诊断标准:心电图连续2个导联以上J点抬高至少0.1 mV,呈顿挫或切迹样,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T波高尖。心电图由2名心内科医生阅图作出诊断。结果共获得了13405人有效心电图和相关资料,年龄15~22岁,男女比例1.01∶1。包括了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涵盖了汉族、满族、蒙古族、苗族、藏族、朝鲜族和侗族,以汉族为主。共发现135例ER,男性111人,女性24人。检出率为1%。发生部位以下壁导联最多见,为79人;其次是下壁合并侧壁导联为29人。ER形态主要为顿挫型和切迹型。随访12~36个月,无1例发生心脏猝死等心血管事件,仅1例有黑矇,但未发现心律失常。结论初步显示ER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为1%,主要发生在下壁导联,其次是侧壁导联;总体上ER是一种良性表现。
刘文玲周玉安周广华李蕾张红张岚赵杰强朱天刚赵博杨杰马占锋尹广利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图青少年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0
2010年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χ^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χ^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χ^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王薇武阳丰赵冬杨颖梁立荣王淼解武祥孙佳艺周广华史平任福秀霍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
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人群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利用1999年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的数据,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作为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在年龄为35~64岁的1056人中分析了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1)IAI 的中位数水平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组中 IAI 的中位数为0.027,比最低组低32.5%。(2)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x^2=17.475,P<0.001),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组中胰岛素抵抗患病率为33.9%,是最低组的2.46倍。(3)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后,血清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关联仍存在(OR=1.201,P=0.004)。结论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并独立于性别、年龄和代谢综合征中的主要成分。应重视尿酸代谢异常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王淼赵冬李光伟王薇刘静刘军刘飒秦兰萍周广华
关键词:尿酸胰岛素抗体代谢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