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
- 2012年
- 目的:建立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中TMP的含量,考察相关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以转篮法为溶出度测定方法,释放介质为脱气纯水,转速为50r/min。结论:建立了良好的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该药的质量提供依据。
- 陈道阳陈晓丹王利胜
- 关键词:川芎嗪释放度
- 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葡聚糖凝胶-G50可使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完全分离;HPLC条件下,川芎嗪与辅料和溶剂峰分离良好,川芎嗪浓度在1.09~43.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准确、稳定,为评价和控制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 陈道阳陈晓丹王利胜
- 关键词: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高效液相色谱法
- 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TMP-SESD)及普通缓释固体分散体(TMP-SD)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单剂量口服TMP-SESD和TMP-S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TMP的浓度,DAS2.1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TMP-SESD和TMP-SD给药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4 h和6 h;Cmax分别为(3.217±0.4581)mg.L-1和(6.105±0.298)mg.L-1;AUC0-∞分别为(63.877±3.786)mg.L-1.h和(39.067±2.971)mg.L-1.h;与TMP-SD比较,TMP-SES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5±9.58)%。结论家兔体内川芎嗪的药动学规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与普通缓释固体分散体相比,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Cmax和AUC0-∞均较高,说明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陈晓丹王利胜陈豆吕耿彬涂星吴俊洪
- 关键词:川芎嗪自微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 川芎嗪自微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 1目的: 本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0B030700039),选取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将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与固体分散技术、缓控释技术相结合,构建川芎嗪自微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新型给药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和体内...
- 陈晓丹
- 关键词:川芎嗪自微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药动学
- 文献传递
- 不同基质和促渗剂对川芎嗪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考察不同基质和促渗剂对川芎嗪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用HPLC法测定不同基质(1%卡波姆、5%CMC-Na、5%HPMC)和不同促渗剂(氮酮、油酸、冰片和冰片-薄荷脑低共融物)对川芎嗪凝胶的累积渗透量、渗透吸收速率、增渗倍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以1%卡波姆为基质时透皮吸收效果最好,几种促渗剂均可较好的促进川芎嗪凝胶的经皮吸收,尤以5%氮酮以及冰片-薄荷脑(3%∶3%)低共融物的促渗效果最佳。结论 1%卡波姆为最佳的凝胶基质,5%氮酮或者冰片-薄荷脑(3%∶3%)低共融物为川芎嗪凝胶最佳的促渗剂。
- 卢映涂星吴俊洪吕耿彬陈豆陈晓丹黄雨威王利胜
- 关键词:基质促渗剂经皮吸收高效液相色谱
- 芎冰微乳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芎冰微乳制剂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芎冰微乳质量静脉注射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测定不同时间点TMP的血药浓度,用DAS2.1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TMP体内质量浓度在0.062~12.4 mg.L-1(R2=0.99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血药浓度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15.617 mint,1/2β=49.171 min,V=0.509 L.kg-1,CL=0.014 L.min-1.kg-1,AUC(0-∞)=222 063.235μg.min.L-1,MRT(0-∞)=30.841 min。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单,线性、精密度、回收率良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研究,并明确了芎冰微乳注射给药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夏祖猛王利胜赖宝林吴阳陈晓丹陈豆吕耿彬
- 关键词:川芎嗪药动学高效液相法
- 在体肠循环法研究黄芪提取物对川芎嗪大鼠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和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并考察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川芎嗪(0.2,0.4,0.8 mg.mL-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3 4±0.001 3),(0.185 6±0.003 1),(0.074 6±0.003 9)h-1,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药物浓度不同时川芎嗪肠吸收速率常数有差异显著性;0.2mg.mL-1川芎嗪溶液加入不同量黄芪提取物(0.5,1,2,3 mL)后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 4±0.004 6),(0.271 7±0.002 3),(0.289 4±0.001 3),(0.244 2±0.011 4)h-1,与未加黄芪提取物组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川芎嗪吸收速率常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小,其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之外,可能有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等因素;黄芪可促进川芎嗪的大鼠肠吸收,且黄芪浓度对大鼠肠吸收的存在一定的影响。
- 王利胜涂星陈豆程龙吴阳陈晓丹
- 关键词:川芎嗪黄芪提取物配伍机制
- 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经皮给药微透析采样的体外回收率研究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透析样品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浓度,利用增量法、减量法计算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浓度下,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少,采用1μL/min流速灌流,30 min取样时间间隔的参数适于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微透析研究;在同一流速下,浓度的变化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不大;体外回收率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加。【结论】确定了影响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因素,建立了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经皮给药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方法。
- 吕耿彬王利胜陈晓丹涂星陈豆
-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微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