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孢粉
  • 6篇海槽
  • 6篇冲绳海槽
  • 3篇末次冰期
  • 3篇末次冰期以来
  • 3篇古环境
  • 3篇冰期
  • 2篇气候
  • 2篇孢粉记录
  • 2篇孢粉组合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季风
  • 2篇古海洋
  • 2篇古环境意义
  • 2篇冲绳海槽北部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 1篇东亚季风
  • 1篇东亚季风演化
  • 1篇新仙女木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篇陈金霞
  • 6篇李铁刚
  • 3篇南青云
  • 2篇张德玉
  • 2篇石学法
  • 1篇常凤鸣
  • 1篇曹奇原
  • 1篇乔淑卿
  • 1篇孙晗杰
  • 1篇于心科
  • 1篇陈志华
  • 1篇李青
  • 1篇刘振夏
  • 1篇张文卿
  • 1篇徐进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CSH1柱状样的孢粉组合,重建了海槽区邻近岛屿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史.将所测岩心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分为三期:Ⅰ期为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期为旱生草本植物繁盛期,蒿属大量出现,气候干冷;Ⅲ期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及蕨类植物繁盛期,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林成分增加,蕨类孢子达到极高值,草本植物含量剧减,气候温暖潮湿.将一些主要科属花粉的百分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心GISP2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花粉百分含量曲线分别在距今4.1~4.6,11.7~13.0,15.4,23.2,29.4,47.4ka显示出了一系列明显的次级波动,这些次级波动与格陵兰冰心δ^18O曲线所记录的4ka左右的降温事件、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H3和H5在时代上相吻合.尽管格陵兰及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冲绳海槽地区的途径和载体尚不清楚,但北半球高纬度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东亚季风强度在数百年或千年尺度的波动可能是其主要的机制.
陈金霞张德玉张文卿李铁刚
关键词:末次冰期孢粉古气候新仙女木事件HEINRICH事件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演化:来自东海和北黄海沉积孢粉记录
本论文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的MD05-2908孔、北黄海的B-U35、B-U41、B-IA4孔和北黄海的299份表层样中的孢粉组成、堆积速率、有机碳氮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了北黄海的孢粉来源、传播动力和途径,并与其它古气候...
陈金霞
关键词:东亚季风热带辐合带北黄海
文献传递
7500a BP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DOC02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7500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该孔自下而上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P1带(7500—6600a BP)气候较寒冷湿润;P2(a)带(6600—4900a BP)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气候变温暖,P2(b)带(4900—3100a BP)温度变化不明显,湿度降低;P3带(3100—1500a BP)温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温下降;P4带(1500—200a BP)随着蕨类植物的大量繁盛,气温又回升,但从300a BP起,气候又出现下降趋势。文中还对浮游有孔虫δ18O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它的变化趋势与孢粉组合之间存在着对应性。
陈金霞李铁刚曹奇原常凤鸣
关键词:冲绳海槽孢粉
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温度指标应用可靠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分析低纬陆架痕量长链烯酮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两个主要条件进行了探讨,对比了不同的程序升温速率和不同载气流量条件下烯酮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精确度及重现性。研究发现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有显著的影响。当前广泛适用于中低纬度开放大洋沉积物样品的较高的程序升温方法难以对低纬度高陆源物质冲淡作用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物样品进行有效的分离分析。在接近U3K7′指标适用温度上限且C37∶3烯酮含量极低的情况下(1ng/g干样,计算温度接近27℃),采用较低的程序升温速率分离C37∶3和C37∶2及后续化合物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且分析的精确度和重现性较之高的升温速率好。在对痕量且接近温度适用极限的烯酮样品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相对较小的载气流量以便获得理想的分离度和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
南青云李铁刚陈金霞孙晗杰
关键词:长链烯酮痕量升温速率
渤海地区全新世孢粉序列及古环境演化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对取自黄河口外泥质区的BH-264孔的沉积孢粉进行分析,对渤海地区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在早全新世(距今9.5~7.6ka)渤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在陆缘海滨地带出现大量沼泽湿地,上面生长着莎草和香蒲等植被,在周围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植被以松属和落叶栎属为主,并伴生着桦木属、榆科、桑科等树种;在中全新世(距今7.6~5.8ka)温度的升高和海平面上升,使BH-264孔沉积孢粉中松属占主导地位,不利于远距离传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为全新世最低值;在距今5.8ka以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降雨量减少导致渤海西部陆源海滨地带植被以旱生草本藜科、蒿属和菊属为主,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缩短了研究区的离岸距离,使这些草本植物花粉易于传播到BH-264孔中沉积。
陈金霞石学法乔淑卿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物孢粉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古海洋演化的沉积记录被引量:3
2006年
李铁刚陈金霞张德玉刘振夏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洋演化末次冰期格陵兰冰芯气候波动
冲绳海槽千年来陆源物质输入历史与东亚季风变迁被引量:2
2009年
为解决近1000年以来东海沿岸地区气候演化及其对南冲绳海槽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对取自南冲绳海槽的MD05-2908孔上部(0~810cm)共78份孢粉样品和199份有机碳同位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1000年以来南冲绳海槽陆源物质输入存在着显著波动,其中1100~1040aBP、960~880aBP和800~480aBP期间,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增加;1040~960aBP和480~230aBP期间,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减少.将陆源物质输入指标与陕西佛爷洞δ13C含量记录对比分析,发现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变化与季风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夏季风减弱时,导致降雨带长时间集中在南部地区,增强的降雨量提高了风化剥蚀以及沉积物向海洋搬运的能力,使得陆源物质供应量增加.
陈金霞李铁刚南青云
关键词:孢粉有机碳同位素降雨量
南冲绳海槽7000aB.P.以来基于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的古海洋生产力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被引量:20
2008年
古生产力的精确重建对于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碳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有机地球化学记录在重建古海洋生产力上有独到的优势。基于17个AMS14C年代分析数据,本文分析了冲绳海槽南端MD05-2908孔(24°48.04′N,122°29.35′E)沉积柱状样中的长链不饱和烯酮含量以及物质通量,并结合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数据恢复评价了南冲绳海槽古海洋生产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近7000aB.P.以来南冲绳海槽古生产力存在着显著波动。将海洋古生产力指标与全新世ITCZ南北移动记录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变化与ITCZ的南北移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影响陆源物质的输入,从而改变海洋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造成生产力的高低变化;另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所造成的陆源物质输入冲淡了海洋生产力输入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因此在高陆源物质影响区单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对有机碳的丰度评价古海洋生产力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靠性。此外,通过与高纬度气候记录的对比发现,南冲绳海槽海洋生产力的低值变化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冷事件基本一致,显示出高低纬度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强相关性。
南青云李铁刚陈金霞于心科李青
关键词:冲绳海槽古生产力ITCZ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北部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意义
本文拟通过分析取自冲绳海槽北部与中部的三个柱状样DOC024、Y179及CSH1中的孢粉组合,结合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数据、AMS<'14>C测年结果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冲绳海槽中、北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进行恢复...
陈金霞
关键词:冲绳海槽末次冰期孢粉
文献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由现代沉积孢粉和再沉积孢粉组成。其中,现代沉积孢粉主要来自南极辐合带以北的大陆或岛屿,风可能是将这些现代花粉长距离携带至普里兹湾的主要载体;根据区内表层沉积物中再沉积孢粉的组分、丰度及分布格局推测,其可能属于近源补给成因,主要来自于普里兹湾沿岸。
陈金霞陈志华石学法徐进
关键词:孢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