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正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维A酸
  • 3篇维生素
  • 3篇维生素C
  • 2篇微粒
  • 2篇微粒给药系统
  • 2篇给药
  • 2篇给药途径
  • 2篇给药系统
  • 2篇不同给药途径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溶解度
  • 1篇渗透性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皮肤
  • 1篇皮肤渗透
  • 1篇皮肤渗透性
  • 1篇纳米粒
  • 1篇经皮渗透

机构

  • 4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正明
  • 4篇龙晓英
  • 1篇杨金华
  • 1篇周润昌
  • 1篇黄雪琼
  • 1篇丁钢
  • 1篇袁飞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广东省药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时,主药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扩散池面积为2.92cm2。体外透皮试验用小鼠、大鼠或兔子背部皮肤替代半透膜。在体外透皮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结果表明维A酸释放速率和累积经皮渗透量大于市售乳膏,同时具有较高的皮肤贮留量。结论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有助于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陈正明龙晓英丁钢袁飞
关键词:维A酸体外释放经皮渗透
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并优化了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配方。所得制品呈球形,包封率达90%。4℃避光贮存6个月,含量和包封率无明显下降。
陈正明龙晓英黄雪琼杨金华周润昌
关键词:维A酸处方
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经皮给药载体研究
目的:以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经皮给药载体,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包封率、稳定性、释放度、体外皮肤渗透性和皮肤贮留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两种新型微粒给药系统用于皮肤局部给药,提高维A酸的稳定性,同...
陈正明
关键词: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
文献传递
微粒给药系统不同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按给药途径综述国内外文献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微粒给药系统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刺激性和延缓药物释放、增强靶向性与皮肤渗透性等作用。表明微粒给药系统能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应用前景广阔。
陈正明龙晓英
关键词:微粒给药系统给药途径刺激性靶向性渗透性
微粒给药系统不同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按给药途径综述国内外文献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微粒给药系统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刺激性和延缓药物释放、增强靶向性与皮肤渗透性等作用。表明微粒给药系统能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
陈正明龙晓英
关键词:微粒给药系统给药途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皮肤渗透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