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平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异位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疗法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术前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莫平
  • 2篇邹珺
  • 1篇仵妍
  • 1篇赵淑萍
  • 1篇王亚梅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228例EM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皮质激素,持续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性激素、炎症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复发及妊娠成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用于EMS腹腔镜手术患者可增强疗效,改善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性激素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术后妊娠率,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邹珺邢伟萍王亚梅莫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
莫平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RT-PC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宫颈肿瘤
文献传递
术前介入栓塞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及对VEGF的表达。方法:评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表达化疗近期。结果: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7.2%,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三组(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介入栓塞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良好近期效果,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VEGF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莫平赵淑萍
关键词: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及对膀胱功能和尿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究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膀胱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诊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108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常规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肌力、膀胱功能[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尿流动力学[平均尿流量(AFR)、最大尿流量(MFR)、排尿时间]、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肌力有差异(P<0.05),两组FVS、MVS、AFR、MFR均提高且观察组(234.78±12.65 ml、435.95±14.28 ml、22.78±2.15 ml/s、26.95±2.28 ml/s)均高于对照组(216.38±10.59 ml、428.86±13.40 ml、20.38±2.29 ml/s、24.86±2.40 ml/s),两组PVR、排尿时间、PFIQ-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5.49±2.07 ml、22.49±3.04、40.78±8.15分)低于对照组(8.52±2.25 ml、26.53±3.24 s、50.33±12.25分)(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促进患者盆底肌肌力恢复,对预后有利。
邢伟萍莫平仵妍邹珺
关键词: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膀胱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