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洋 作品数:8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0例结膜下注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0例,常规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实验1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实验2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不加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结膜下注射后的疼痛评分常规组为(4.51±0.25)分,实验1组(3.50±0.30)分,实验2组(3.54±0.30)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8,-24.46;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膜下注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不加麻醉药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王洋洋 杨晨霞 杨矛妹关键词:结膜下注射 音乐疗法 利多卡因 疼痛 影响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为提高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7-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确诊为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包括我国目前医疗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医疗保险未能普及到所有人群及患者的自身原因等。结论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及提高家属的重视程度,多渠道缓解患者的就医难问题,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公益性讲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是提高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杨晨霞 王洋洋 陈娜 马岩关键词:青光眼 依从性 1例球后注射引起颊肌间隙积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2007年 杨晨霞 王洋洋 马岩关键词:球后注射 肌间隙 积血 视神经疾病 内眼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炎性肿物18F-FDG代谢分布差异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内炎性肿物18 F-FDG代谢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20例病理诊断明确的NSCLC和20例肺炎性肿物进行18 F-FDG显像和分析。以最大SUV值(SUVmax)的不同百分比作为阈值自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34%SUVmax到90%SUVmax阈值内病变组织的体积及18 F-FDG分布曲线。通过PMOD和MATLAB软件重建病变组织的18 F-FDG PET三维表面重建图、二维色温图及等高线图来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NSCLC和20例肺炎性肿物均可摄取18 F-FDG,两者SUVmax值有统计学差异(t=3.482,P<0.05)。(2)NSCLC18F-FDG PET 3D表面重建影像多近似球形,而肺炎性肿物形态多不规则(χ2=12.907,P<0.001)。(3)瘤体内高代谢区单一集中还是多发分散与肿物的性质无关(χ2=0.404,P>0.05),但受到肿物体积大小的影响(t=6.805,P<0.01)。(4)等高线图像显示,如果将80%SUVmax以上阈值区设为热点,在SUVmax层面NSCLC的热点多接近瘤体的几何中心,而炎性肿物多偏离瘤体的几何中心(χ2=4.912,P<0.05)。NSCLC18F-FDG不同阈值的等高线形态更加相似,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而炎性肿物中18 F-FDG不同阈值的等高线图形差别明显,与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易区分(χ2=10.000,P<0.05)。结论 NSCLC与肺炎性肿物的18F-FDG代谢分布存在差异,18F-FDG代谢分布影像有利于肺内肿物性质的诊断。 林琳 林耀云 王杨 王家富 王洋洋 李勇关键词:NSCLC 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以期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其视力下降情况将其分为轻度视力下降组(n=27)、中度视力下降组(n=45)、重度视力下降组(n=26),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生活质量量表(thescale of quality of life for disease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QOL-DVI)对三组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三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04.56±23.25)分,其中症状与视功能评分为(36.46±14.26)分、身体功能评分为(19.43±5.46)分、社会活动评分为(27.49±5.48)分、精神心理评分为(19.48±7.19)分,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项指标上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护理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促进患者健康。 陈娜 马岩 杨晨霞 王洋洋关键词:白内障 视功能损害 生活质量 螺旋CT和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螺旋CT、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癌且疑似淋巴结转移患者96例,于就诊2周内,均行螺旋CT及PET-CT诊断,并基于最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2种诊断方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手术病理学结果显示,96例可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22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32例出现局部复发病灶;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02枚,其中,直径≤0.5cm转移淋巴结有6枚,0.5~1.0cm转移淋巴结有75枚,直径≥1.0cm转移淋巴结有21枚。螺旋CT、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各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5.0%、74.3%、77.3%、91.7%、47.2%;94.8%、97.4%、86.4%、96.0%、90.5%。在转移淋巴结检出方面,PET-CT总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其中,在≤0.5cm、0.5~1.0cm转移淋巴结转移上,PET-CT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cm转移淋巴结上,两者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螺旋CT诊断方式,PET-CT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费用较高,广谱性较弱,因此,可在螺旋CT难以确定时,作为进一步诊断手段,提高诊断准确度。 王家富 林琳 林耀云 王杨 王洋洋 李勇关键词:螺旋CT PET-CT 肺癌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