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21 被引量:270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水分
  • 5篇冬小麦
  • 5篇气象
  • 5篇小麦
  • 5篇淮河流域
  • 4篇蒸散
  • 4篇气候
  • 4篇参考作物
  • 4篇参考作物蒸散
  • 3篇玉米
  • 3篇蒸散量
  • 3篇水分盈亏
  • 3篇气温
  • 3篇作物蒸散量
  • 3篇夏玉米
  • 3篇参考作物蒸散...
  • 2篇冻害
  • 2篇需水
  • 2篇需水量
  • 2篇油菜

机构

  • 18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安徽省气象信...
  • 3篇安徽省气象科...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1篇王晓东
  • 8篇马晓群
  • 7篇杨太明
  • 5篇许莹
  • 4篇曹雯
  • 4篇张建军
  • 3篇陈金华
  • 3篇吴文玉
  • 3篇张浩
  • 3篇岳伟
  • 2篇段春锋
  • 2篇何彬方
  • 2篇刘瑞娜
  • 2篇盛绍学
  • 1篇姚筠
  • 1篇陈超
  • 1篇王胜
  • 1篇吴必文
  • 1篇陈晓艺
  • 1篇张佳华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气象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春季连阴雨分布特征及其对油菜产量影响评估被引量:16
2012年
依据安徽省春季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安徽省近50年连阴雨空间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近40年(1961—1999年)历史气象数据及油菜产量数据,分区域建立了油菜灾损率与连阴雨致灾因子的定量关系,并用近10年(2000—2009年)油菜产量资料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安徽省连阴雨过程、持续降水量和连阴雨频率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呈台阶状增加,淮河以北连阴雨出现频率和强度最低,沿江江南连阴雨出现频率和强度最高,尤其是皖南山区南部地区;(2)江淮地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连阴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相对误差为13.4%;沿江地区,实际灾损率在20%~25%之间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为13.0%;皖南山区,在实际灾损率较大的情况下,模型可较准确地反映油菜的减产情况,相对误差为15.8%。此方法建立的连阴雨灾害指标与油菜产量的定量关系,可用于定量评估连阴雨灾害发生时,油菜产量损失状况。
刘瑞娜杨太明陈金华陈鹏王晓东
关键词:春季连阴雨油菜
安徽省近4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利用安徽省79个站点197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近40年安徽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以及ET0对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并对ET0的时空分布和4个气象因子敏感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安徽省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62 mm,自1971年以来,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基本呈自北向南、自低向高递减趋势;ET0与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敏感性方面,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日照时数、风速,对平均温度的敏感性最低。从近40年各气象因子敏感系数的多年变化特征来看,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敏感系数以平稳波动为主,年际间变化不是很明显,而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其绝对值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表明相对湿度对参考作物蒸散的敏感性在减弱。在年内变化特征方面,总体来说,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年内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型变化特征,而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年内变化特征为单峰型。在这4个气象要素对ET0的贡献率方面,贡献率最大的是相对湿度,四个影响ET0的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总贡献为-1.33%。综合敏感性和贡献率两方面因素分析,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ET0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吴文玉孔芹芹王晓东马晓群何彬方张宏群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贡献率
基于Web-GIS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加强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可有效提升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本文面向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需求,依托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构建基于Web-GIS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系统首先应用ArcSDE技术,将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输出的农业气象监测、灾害诊断和利弊影响分析等数据产品,转换为空间数据库;采用ArcGIS Server for Flex API开发技术,在浏览器端实现对农业气象数据产品的空间分析。通过拓展省级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农业气象指标库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等知识库,构建农业气象知识库在线维护与服务平台。并基于Internet平台,为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人员,提供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及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共享等功能。系统基于B/S结构,便于推广应用,可为基层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陈金华吴文玉杨太明何彬方王晓东
关键词:农业气象
安徽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安徽省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晚霜冻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安徽省冬小麦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
关键词:冬小麦晚霜冻害气温变化
文献传递
合肥地区近55年气候极值与农业气候指标动态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13年
气候极值与农业气候指标研究对分析气候变化和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位于江淮平原的合肥地区1953-2007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主要的气候要素与农业气候指标,包括积温、参考作物蒸散、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检验和Gamma分布概率分析法,对合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极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5 a来,合肥地区降水极值呈减小的趋势,且春季旱灾会增大;气温极值呈增大趋势,且每年极端低温的天数在减少,高温日数没用显著变化;每年≥0℃和≥10℃的积温均呈增大趋势,且在1997年积温出现突变性增大;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同时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下降趋势明显。每年霜冻日天数的减少表明了霜冻灾害对作物影响的风险在减少。
姚凤梅杨太明曹倩王晓东张佳华
关键词:降水极值参考作物蒸散量
多源土壤水分监测资料综合应用与分析系统
陈金华杨太明王晓东岳伟陈晓艺吴文玉张建军李德柳军
该项目基于当前人工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并行之现状,研发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应用与分析系统,实现各类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规范化存储,并根据业务服务需求,实现多源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与业务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实...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
安徽省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被引量:16
2015年
概述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站的运行现状,对全省自动站数据质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两者间绝对误差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导致自动站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初步确定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数据业务质量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对比观测期间部分站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存在较明显误差,个别站点数据误差甚至高达20%以上,但有近60%的站点各土层人工和自动站数据线性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为仪器的订正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分析了自动站在干旱和降水前后数据运行的稳定性情况,进而为特殊土壤水分条件下自动站提出了更高的数据质量要求;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建立了两种比较合理的自动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为业务上数据质量控制及仪器运行状态监控提供了支持。
王晓东杨太明吴必文陈金华
关键词:土壤水分误差分析
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45
2013年
利用淮河流域171个站点1971年-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通过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计算了主要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小麦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66~-0.43之间,各分区均呈现水分亏缺,但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越往北水分亏缺越明显;②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05~0.17之间,各区多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平原夏玉米区和中部平原夏玉米区增加趋势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99/10a和0.097/10a,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增大;③沿淮及以南一季稻区水分盈亏指数平均为0.05,呈现0.024/10a的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中间小两头大的分布特征。
王晓东马晓群许莹陈超
关键词:淮河流域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
淮河流域冬小麦生育期水热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淮河流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热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为该区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淮河流域106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线性倾向率方法、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热量条件、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期间热量条件分布不均,不同生育阶段平均气温和≥0℃积温均随时间显著增加,其中营养生长阶段增温最显著。热量条件的增加会使冬小麦生育期缩短,干物质积累减少,进而影响产量,同时冬季气温的增加有利于病虫越冬、繁殖,使冬小麦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加重。冬小麦全生育期除沿淮西南部外,其他地区降水量均不足,其中北部地区降水量亏缺在200 mm以上;各生育阶段以并进生长阶段水分亏缺最大。40年来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而北部部分地区需水量显著减少,有利于缓解降水不足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沿淮大部和中东部需水量增加,导致发生干旱的风险增加;同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增大趋势,发生旱涝灾害的风险加大,给冬小麦产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张浩马晓群曹雯王晓东
关键词:冬小麦水热资源淮河流域
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性及时空格局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安徽省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表征各要素综合影响的气候适宜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温度适宜指数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日照适宜指数显著下降,降水适宜指数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气温、降水及其适宜指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尽一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自然状况下降水是制约夏玉米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近50年来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夏玉米气候适宜性下降明显。
盛绍学张建军王晓东
关键词:夏玉米适宜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