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英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变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变化趋势,为制订该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和新技术开发等土地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研究该地区人工植被与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变化的相互关系,并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检验各参数在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①随着油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地表枯枝落叶和腐殖质现存量逐渐增加,地表枯枝落叶C∶N比显著增加,各样地地表枯枝落叶C∶N比比腐殖质C∶N比高;②12年油松林土壤碳储量为10.12kg/m2,20年油松林土壤碳储量9.51 kg/m2,32年油松林土壤碳储量7.79 kg/m2,表明天然林砍伐后种植油松会导致土壤碳储量降低;③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浓度逐渐降低,表层20 cm土壤中总有机碳储量为44.15%。[结论]在进行森林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针叶、阔叶树种(或乔灌草)的搭配以及针叶树种对其他树种的排斥。
- 王发刚殷恒霞陈开华刘俊英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演替
-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动态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金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燕麦草地(Avena sativa artificial grassland)〉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矮嵩草退化草地(Kobresia humilis-degraded grassland)。原生植被草甸类型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退化草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每平方米的全氮含量最高,达到0.712kg,金露梅草甸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他三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原生草甸矮嵩草草甸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406kg,而退化的矮嵩草草地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301kg,可以推算,土地退化导致土壤全氮流失的量为0.105kg,即高寒草地退化导致25.86%氮流失。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生长季均有所增加,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份,但各月份之间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原生植被0-10cm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10-20cm层,人工草地与退化草地差异性不显著。
- 陈开华殷恒霞刘俊英王伟龚伯奇梅后敏路朋王秀萍王文颖
-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全氮含量
- 植物吸收利用有机氮营养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09年
- 植物矿质营养学问世以后,人们一直认为无机氮是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现已证实许多没有菌根的维管植物都可以直接吸收可溶性有机氮,特别是小分子的氨基酸.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植物有机营养、植物营养方式多样化问题的重视.研究表明:氨基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土壤中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动植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土壤氨基酸含量受土壤温湿度、所施的有机肥料、生长的植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受载体调节,并与能量状况有关,同时受介质中pH和温度的影响.但是有关植物吸收氨基酸的机理及其生态过程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 王文颖刘俊英
- 关键词:植物有机氮氨基酸
- 土壤有机氮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综述了土壤中有机氮测定方法、有机氮的形态及来源、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有机氮吸收、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 刘俊英王文颖陈开华殷恒霞霍晓杰
- 关键词:土壤有机氮
- 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吸收土壤氮素多元化途径研究
- 本论文试图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背景,利用植物营养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定量研究高寒优势植物种在无竞争环境中对土壤氨基酸和无机氮的吸收、野外原位研究嵩草草甸优势物种在土壤氮素的吸收形态上发生生态位分化的程度,检验群...
- 刘俊英
- 关键词:高寒草甸有机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