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新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狼疮
  • 5篇基因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红斑狼疮患者
  • 2篇发病
  • 2篇干扰素
  • 1篇单倍型频率
  • 1篇蛋白基因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分型
  • 1篇定量PCR法
  • 1篇性疾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机构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篇沈南
  • 5篇黄新芳
  • 4篇钱捷
  • 4篇陈顺乐
  • 3篇鲍春德
  • 3篇梁栋
  • 3篇顾越英
  • 2篇冯学兵
  • 2篇毛寒倩
  • 2篇陈晓翔
  • 2篇汤建平
  • 2篇王元
  • 1篇黄向阳
  • 1篇梁栋
  • 1篇郭强
  • 1篇黄秀琴
  • 1篇华晶
  • 1篇杨程德
  • 1篇张巍
  • 1篇梁栋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全国自身免疫...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干扰素诱导表达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由基因芯片发现的干扰素 (IFN)诱导基因表达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关节炎 (RA)和正常人中的表达。方法 测定 4 0例SLE患者、2 8例RA患者和2 9名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Ly6e、IFIT1、OAS2IFNw、IFNa13表达 ,初步分析外周血分离出来的T、B及单核细胞中这些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LE组的Ly6e、IFIT1、OAS2基因表达显著增高 ,其中Ly6e、OAS2基因的表达较RA组也显著增高 ,但IFNw、IFNa13基因表达反而降低 .这组基因在单核细胞的表达最高。结论 IFN诱导的基因在SLE患者中呈高表达 。
华晶沈南陈顺乐黄新芳冯学兵钱捷张巍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干扰素基因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黄新芳沈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基因表达谱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卵双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基因的定量表达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IFN α、 β、 ω和 γmRNA与蛋白的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性是否相关。方法 对 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 59例正常人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在基因测序仪上检测 4种IFN的mRNA表达水平,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 4种蛋白水平,并与病情特异性和活动性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 (1)SLE患者组的 4种IFNmRNA定量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 01);SLE患者组的IFN αmRNA定量表达水平同时显著高于非SLE对照组 (P<0 01 )。(2)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之间的 4种IF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SLE患者组的 4种IFNmRNA表达水平与有无肾、肺、脑损害无相关性。(3)SLE患者组的IFN积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4)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内的 4种IFN表达水平之间均呈强正相关 (各组间P<0 01 )。(5)IFN α、 β和 ω的蛋白水平在正常对照和SLE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IFN α的蛋白水平在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显著增高 (P<0 01 )。IFN γ的蛋白水平在SLE患者中有升高趋势。结论 IFN α、 β、 ω和
汤建平顾越英沈南钱捷陈晓翔黄新芳黄向阳梁栋郭强杨程德鲍春德陈顺乐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基因定量PCR法SLE活动期ΑMRNA
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基因的变异与中国人群狼疮肾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OAZ)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狼疮肾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AZ基因内部阳性微卫星D16S517附近的8个SNP标记在1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83例狼疮肾炎患者和101例非狼疮肾炎患者)和286名正常人中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elixtree软件分析SNP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1)SNP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SLE患者组(47.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CC基因型的频率在SLE患者组(25.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05)。(2)SNP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53.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CC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2.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13),TT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3%,P=0.003)。(3)rs1420676rs1344531(CT)(P=0.001),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T)(P=0.004),rs2292155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CT)(P=0.002)等单倍型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较高。而rs1344531rs2080353(CA)(P=0.005),rs1344531rs2080353rs933564(CAG)(P=0.006)等单倍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较低。结论OAZ基因的变异可能在狼疮肾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梁栋梁栋梁栋黄秀琴沈南毛寒倩汤建平冯学兵黄新芳汤建平陈晓翔陈顺乐顾越英
关键词:狼疮肾炎锌指蛋白基因发病等位基因分型C基因型单倍型频率
PBX1基因3'末端SNP rs318569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1号染色体1q23区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 PBX1(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1)的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
黄新芳沈南梁栋毛寒倩钱捷陈顺乐鲍春德顾越英王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