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煌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脑干梗死患者24h后基底动脉支架取栓成功康复1例
- 2017年
-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头痛、行走不稳6 d于2015年7月28日入院。7月2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嗜睡,行走不稳,当时未及时处理,第2天头痛加剧伴恶心呕吐,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检查示“脑干梗塞”,后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病情渐进加重,28日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79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6/75mmHg,车床推入病房。营养中等。
- 杨伟王红关敏牟志伟陈辉煌李淑青陈卓铭
- 关键词:基底动脉脑干梗死鼻胃管大脑前动脉导管溶栓术
- 虚拟现实联合悬吊系统对帕金森患者中晚期步行功能改善
- 目的 基于帕金森患者中晚期步行功能障碍,出现的冻结步态、转弯困难、行走缓慢等特点,作者采用虚拟现实与悬吊系统进行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疗效.方法 作者选取2014.7-2016.5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暨大社区,前来就诊的中...
- 杨伟王红牟志伟欧阳辉宋秀豹陈辉煌陈卓铭
- 关键词:虚拟现实悬吊系统帕金森步态康复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被引量:4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 卢建亮陈卓铭吴浩杨伟陈辉煌
- 关键词:卒中偏瘫机器人康复
- 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和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和(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 王勋国卢建亮吴浩何雪常杨伟陈辉煌欧阳辉陈卓铭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
- 针对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冻结步态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进展与延长,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现阶段综合性研究报道颇多,但对此类患者分期的康复手段,以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智能化设备如何有机结合,目前研究尚不多见,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传统与现代化技术如何分期实施,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 杨伟毕伟曾月明陈辉煌卢建亮陈卓铭
- 关键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康复
- 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康复科和骨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分别行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与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CMS、ROM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效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CMS、ROM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以及对照组同时点的评分,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理想,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肩关节功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 洪其生麦振达陈辉煌聂剑飞宋秀豹
- 关键词:腱鞘炎肱二头肌体外冲击波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