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俊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遥感
  • 1篇遥感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次生
  • 1篇次生地质灾害

机构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篇王世新
  • 1篇刘雄飞
  • 1篇周艺
  • 1篇王福涛
  • 1篇阎福礼
  • 1篇王丽涛
  • 1篇李文俊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多光谱的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被引量:13
2016年
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面积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并严重阻碍了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快速获取的震前和震后航空、航天等多源遥感数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数据,首先结合次生地质灾害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上的形态、结构和纹理特征,对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有效监测。结果显示: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次生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各有164处、126处和71处大型次生地质灾害点。并结合GIS技术对这些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特别是同区域地质构造、烈度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监测区存在四个次生地质灾害高发区,其中一个聚集在震中6公里范围内,其他三个沿本区域两个主要地质断层分布;超过97%的次生地质灾害位于烈度Ⅶ~Ⅳ度、坡度25°~50°且海拔800~2 000m之间的区域。最后结合震害遥感监测评估结果,对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实施提出建议。
王福涛王世新周艺王丽涛阎福礼李文俊刘雄飞
关键词: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次生地质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