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再峰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壳
  • 2篇新构造
  • 2篇珊瑚礁
  • 2篇南海西北部
  • 2篇海岸
  • 1篇地层
  • 1篇地壳活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探测
  • 1篇断块
  • 1篇断裂带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沿岸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海东部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刘再峰
  • 7篇詹文欢
  • 6篇姚衍桃
  • 4篇詹美珍
  • 4篇张志强
  • 2篇孙金龙
  • 1篇夏少红
  • 1篇朱俊江
  • 1篇孙杰
  • 1篇赵明辉
  • 1篇丘学林
  • 1篇张殿广
  • 1篇孙龙涛
  • 1篇叶春明
  • 1篇孙宗勋
  • 1篇张帆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华南地震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和三维地壳结构研究
丘学林赵明辉夏少红朱俊江叶春明刘再峰
南海北部的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试验在中国属于初步的尝试,课题组通过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正确识别出Pg、PmP、Pn等深部地震相,发现固定地震台站能记录到气枪信号的最远距离达250公里以上,这在国际上都鲜有报道。通过对观测...
关键词:
关键词:滨海断裂带地震探测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地壳升降速率分析
<正>南海西北部有升降运动的珊瑚礁,形成一系列的珊瑚礁阶地或其他侵蚀地貌,成为地壳抬升的历史记录,覆盖于珊瑚礁生长间断面的新珊瑚礁则成为地壳沉降的证据。结合年代学,可推测地壳垂直升降速率。南海西北部新构造运动与海平面的波...
詹文欢张志强孙杰孙金龙姚衍桃刘再峰詹美珍
文献传递
南沙海槽断裂带活动性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主要讨论了南沙海槽断裂带的活动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对海槽及附近海域的地质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沙海槽有活动断裂、火山岩侵入、海底滑塌和地震等不稳定因素。南沙海槽形成演化过程较为复杂,经历过多期逆冲推覆变形和褶皱隆升等构造活动,其中逆冲和隆升等活动现今可能仍在进行,属于次不稳定区域。另外,海槽西南端有滑塌现象和海底阶梯存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所以,海槽及邻近海区的工程建设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不稳定因素,应尽量避开不稳定地区或采取工程加固措施等。
张殿广詹文欢姚衍桃刘再峰詹美珍张帆
关键词:活动性
海洋与海岸工程地壳稳定性分析——以南海及沿岸为例
<正>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海洋与海岸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地壳稳定性评价也越来越重要。地壳稳定性是指在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下,现代岩石圈块体表层的活动程度或稳定程度。它是区域地壳现代活动程度的综合反映。工程地质区域稳定性的...
詹文欢姚衍桃刘再峰詹美珍
文献传递
南海东部边界新构造运动研究及其动力学数值模拟
刘再峰
关键词:分形有限元模拟
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的构造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扼要评介了国内外关于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在南海沿马尼拉海沟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和俯冲板块深部形态等方面研究的成果;认为目前的动力学模式还不够完善,没有能够对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中存在的第四纪火山间断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引入“板片窗”概念,对已经提出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修改;并统计1964~2006年发生于菲律宾地区的地震震中位置,认为存在于菲律宾群岛17°~19°N之间的深源地震稀疏带和存在于14°~15°N之间的喇叭状地震稀疏带是地震作用对于南海板片窗构造存在的反映;结合研究区域已有应力场研究资料,认为俯冲的南海亚板块中板片窗两侧俯冲倾角的差异,应该是造成俯冲带内应力分布出现分带现象的原因之一。
刘再峰詹文欢张志强
关键词:俯冲带火山弧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发育过程中的地壳活动信息被引量:2
2006年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在其发育过程中不但记录了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同时也记录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信息,与珊瑚礁发育相关的地壳活动主要有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等.断裂活动在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的高分辨率电火花浅层地震剖面有清晰记录,并表现为新生的断裂切割珊瑚礁体;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南海西北部尤其是雷州半岛西南部第四纪火山活跃,对珊瑚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珊瑚岛.
詹文欢姚衍桃孙宗勋詹美珍孙龙涛刘再峰张志强
关键词:珊瑚礁地壳活动南海西北部
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相地层的区内对比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岩性、产状和地貌等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岸出露的前全新世海相地层5个典型剖面进行区内对比,以恢复该套地层的产出序列,并推测海相地层的分布范围。结合海相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莲花山周缘海岸的地貌特征,探讨了该海岸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以前,有河流自东南向西北经德义岭、莲花山入海,海相地层沉积区属于滨岸环境,是该海岸带当时受海水进退作用的主要区域,接受着波浪从北面、河流从南面带来的沉积物;中更新世至今,受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河流被隆起的火山锥阻挡而截流或改道,海相地层沉积区则被抬升成为陆地,并在全新世海岸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今宽广的海蚀平台,海岸后退平均速率约为10 cm/a。
姚衍桃詹文欢孙金龙刘再峰詹美珍
关键词:海相地层海岸演变
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三角洲演化的关系被引量:36
2008年
综合已有资料,重新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在第四纪形成或重新活化的基底断裂把三角洲切割成一系列的断块,并且在垂直运动上以沉降为主导,为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系沉积创造了空间。另外,第四系两期河流相砂砾层分布的差异反映了古河道在晚更新世海侵后、全新世海侵前所发生的变迁,这主要是断裂活动的结果。因此,在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新构造运动既影响着三角洲的沉积又控制着河道的变迁。
姚衍桃詹文欢刘再峰张志强詹美珍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断块珠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