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曼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能量代谢的变化以及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及肠道氧摄取率(Oext)的变化。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肠黏膜AM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而ATP、ADP、能荷、RCR、P/O以及Oext显著降低(P<0.05)。两组相比,EEN组AMP含量显著低于DEN组(P<0.05),而ATP、ADP、能荷、RCR、P/O以及Oext则明显高于D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增加氧摄取,改善肠黏膜组织氧合,减轻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增强有氧代谢和ATP生成。
- 吴炜刘曼曼王逸娟吴丹彭曦
- 关键词:肠道营养能量代谢烧伤呼吸控制率
- 早期肠内营养促进烧伤后肠道增殖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回肠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对照组( 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组,烧伤后6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烧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伤烧前(PBD 0)及烧伤后0.5 d(PBD 0.5)、1 d(PBD 1)、3 d(PBD 3)、7 d(PBD 7)和10 d(PBD 10)大鼠回肠黏膜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尿嘧啶核苷(3H-Uridine)和3H-亮氨酸(3 H-Leucine)掺入率、增殖指数及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3 H-TdR、3 H-Uridine掺入率各时点均明显低于烧伤前,PBD1-PBD10 EEN组3 H-TdR、3 H-Uridine、3 H-Leucine掺入率均较DEN组增高( P〈0.05-P〈0.01)。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增殖指数均低于烧伤前 PBD0,EEN 组在 PBD1-PBD10均高于 DEN 组(P 〈0.05-P 〈0.01)。大鼠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PBD1-PBD10均显著低于PBD0,PBD3-PBD10 EEN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DEN组增高(P〈0.05-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效地降低了烧伤后肠黏膜增殖受抑程度,促进了肠黏膜修复。
- 王逸娟刘曼曼徐淑秀吴丹吴炜彭曦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道增殖烧伤
- 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肠内营养实施时机的选择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索大鼠烧伤后最佳的肠内营养(EN)实施时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对照组(C组)8只,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于伤后6 h开始实施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EN)各40只(每时相点8只)。检测伤前和烧伤后0.5、1、3、7和10 d大鼠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肠黏膜血流量(IMBF)、肠黏膜内p H(p Hi)值、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计算肠黏膜损伤指数。结果:EEN组和DEN组大鼠烧伤后天数(PBD)0.5~10肠黏膜PD、IMBF和空肠p Hi值均低于C组(PBD 0)(P〈0.01),而血浆LPS含量、DAO活性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C组(P〈0.05~P〈0.01)。EEN组大鼠PBD 1~10肠黏膜PD、IMBF和PBD 1、PBD 3、PBD 10空肠p Hi值均高于DEN组(P〈0.05~P〈0.01),而PBD3~10 LPS及PBD 3血浆DAO活性均低于DEN组(P〈0.01)。EEN组与DEN组比较,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未见呕吐、腹胀与腹泻。结论:较早给予EN能改善烧伤后肠黏膜血供,减轻肠道受损程度,维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刘曼曼王逸娟吴炜徐淑秀彭曦
- 关键词:烧伤肠内营养肠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