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慕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体
  • 6篇上梁文
  • 6篇佛教
  • 4篇审美
  • 4篇文化
  • 3篇敦煌写本
  • 3篇审美内涵
  • 3篇文体形态
  • 3篇写本
  • 2篇演进
  • 2篇仪式
  • 2篇宋代
  • 2篇类型化
  • 2篇个性化
  • 2篇佛事
  • 2篇唱导
  • 1篇代文
  • 1篇道教
  • 1篇敦煌佛教
  • 1篇学科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18篇张慕华

传媒

  • 1篇文史哲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煌写本佛事文体结构与佛教仪式关系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佛事文体是实用性极强的宗教仪式文体。在敦煌文献中保留了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的佛事文体。从佛事文体的生成方式来看,其产生与佛教律仪制度下的行法及其理念直接相关;就其文体结构模式而言,大部分佛事文体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仪文段落,按照佛事仪轨的程序次第组合而成的。从仪式、制度与结构的关系入手研究佛事文体,不仅能够展示佛事文体的特殊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实用文体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张慕华
关键词:佛教佛事文体仪式
上梁文与宋代文人构建的理想国被引量:2
2010年
上梁文是一种体式独特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文人发挥了赋体"铺陈"、"夸饰"的修辞手法,使得宋代上梁文成为文人构建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生活之理想国的性情文章。而由此折射出宋代文人的淑世精神和淡泊情怀,也集中地反映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对宋代文人的深远影响。
张慕华
关键词:上梁文宋代文人理想国人文精神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2021年
上梁文独特的文体形态和丰富的审美内涵,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宋代上梁文,而对于“骈-韵-骈”经典体式的文体追溯尚不多见。笔者曾与朱迎平教授合撰论文探讨上梁文文体的形成,认为其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远源,即中国古代祝颂礼仪和祝辞;二是近源,包括敦煌民俗(如驱傩与驱傩“儿郎伟”)和佛教文化影响。尤其注意到上梁文中以“儿郎伟”领起的“三三七七七”体与唐五代敦煌佛教歌辞和讲经文的关联。
张慕华
关键词:上梁文文体形态审美内涵体式唐五代
宋代上梁文演进中的类型化与个性化
上梁文是—种源远流长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创体变革的重要时期,该期上梁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为类型化与个陆化两种范式。一方面,类型化为上梁文确立了规范的文体样式,使其正式成为一类独立的应用文体;另一方面,随着宋代上梁...
张慕华
关键词:类型化个性化
论宋代上梁文演进中的“正”、“变”二体被引量:2
2010年
宋代是上梁文文体变革的重要时期,该期的上梁文创作经历了由类型化正体向个性化变体转型的过程,使上梁文的文体功能、文体样式和文体风格都为之一变。宋代上梁文"正"、"变"二体的转型,是创作主体情感自由化的结果,其实质是由应用文体向文学文体的破体新变,也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实用文体文学化的进程。
张慕华
关键词:类型化个性化正体变体
符号学视野下的上梁文化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上梁是土木修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也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上梁民俗有着自身的一套表意系统。从符号学意义来看,上梁民俗符号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系统。上梁民俗符号系统在表意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娱乐性的文化特征,使上梁文化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张慕华
关键词:上梁文民俗仪式文化
论中国佛教忏文的产生及其演变被引量:2
2013年
佛教忏文是佛教忏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宗教礼仪文体。佛教忏文的产生有其异域宗教文化的渊源,原始佛教时期的忏悔文最初是作为维护僧伽清净、约束佛教徒修行持戒而产生的。佛教东渐以后,佛教忏文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三条基本路径:一是源自佛教律仪制度的作为悔罪仪则的忏悔文;二是伴随中国佛教忏法成熟而兴起的礼忏文;三是受世俗祈禳文化影响的斋忏文。佛教忏文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晶,其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清晰而真实地反映了佛教传播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轨迹。佛教忏文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文体与文化之间天然而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厘清多元文化价值下的文体形态的演变与发展脉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张慕华
关键词:文体形态
宋代上梁文研究
上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民俗,上梁文是专为上梁而撰写的文章。上梁文远源自古代的“祝文”,内容以表达庆贺、祈愿和祝福之情为主。早期上梁文大多流行于敦煌地区,尚无固定的文体体式,后受当地民俗文化和佛经的影响,在文体结构和句型句式...
张慕华
关键词:宋代散文上梁文文学特色审美价值
文献传递
论佛教咒愿文及其流变被引量:3
2011年
咒愿文是佛教徒为施主诵祷祝祈时宣念的文辞。在传世佛教律典和敦煌文献中,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咒愿文。佛教咒愿文有其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早期的佛教咒愿文具有浓厚的宗教教化功能,唐末五代的敦煌咒愿文和斋会咒愿,则显示出极其鲜明的世俗功利色彩。佛教咒愿文的演变是佛教传播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它揭示出隋唐以后中国佛教世俗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历史事实。
张慕华
关键词:佛教世俗化
论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张慕华
关键词:学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