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广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ω型燃烧室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结合某增压发动机燃烧系统开发,应用FIRE软件对新设计的压缩比为15的3种ω型燃烧室进行了建模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15压缩比下,不同燃烧室廓形方案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比和口径比相同的条件下,径深比越小的燃烧室燃烧质量较好;缩口、小径深比的燃烧室具有较合理的涡流分布,较大的挤流强度,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加速了扩散燃烧过程,放热率快而集中。
- 黄云亮李云广李耀宗张晓琴蔡忠周王丽康
- 关键词:Ω型燃烧室柴油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 喷嘴凸出高度对单缸机气缸内燃烧过程影响研究
- 2011年
- 对某型号的单缸机进行仿真预测计算,分析不同喷嘴凸出高度对柴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李云广李研芳李耀宗尹艳君徐春龙蔡忠周
- 某供油系统喷雾特性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 2010年
- 设计了一套采集喷雾混合过程图像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找到了影响燃油雾化和燃烧过程的参数,利用三维仿真软件Fire模拟了此过程,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 康彦红李云广李晓娟蔡忠周徐春龙
- 关键词:喷雾雾化仿真
- 高原环境下油品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在模拟高原条件下,针对3种不同品质的柴油(十六烷值和馏分)对某增压柴油机的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据此简要分析在高原运行时出现活塞烧蚀故障与所用油品的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用柴油由于其十六烷值低,柴油不易被压燃着火,滞燃期长,且初馏温度低,柴油容易蒸发,预混合燃烧期内积累的热量多,造成缸内压力的升高速率增大,燃烧过程粗暴;海拔升高,空气密度下降,柴油的着火时间延长,燃烧速度加快,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由此产生强烈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冲击,容易造成活塞烧蚀。
- 蔡忠周张晓琴王增全李耀宗李云广黄云亮王晓滕张冬梅
- 关键词:燃油品质柴油机燃烧过程
- 顺序增压系统液压转换装置结构设计与评估试验研究
- 2012年
- 针对某增压柴油机,设计了一种带有液压执行机构转换装置的顺序增压系统,并通过台架试验评估该系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带液压执行机构的顺序增压转换装置具备流量调节能力,可实现受控增压器的"寄存",进气阀和排气阀由自编的控制程序根据设定的开闭规律动作,在试验过程中工作稳定。
- 杨磊任兆欣朱向国吉建波徐思友李云广王萍吴新涛
- 关键词:柴油机液压控制
- 燃油品质对柴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特性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燃用3种柴油进行了柴油机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柴油对燃烧循环变动特性及柴油机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全负荷速度特性下,随着转速的升高,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循环变动率逐渐减小;相同转速下,负荷越小,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循环变动率越大;燃油的十六烷值越小,其自燃性越差,着火滞燃期越长;初馏温度较低时,轻馏分含量较高,参加预混合燃烧的份额大,容易造成燃烧速度加快,压力升高速度快,导致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循环变动率变大,对应燃烧过程变粗暴,由此实现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变差。
- 张晓琴蔡忠周王增全李玉峰李耀宗李云广黄云亮王晓滕张冬梅刘继林
-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品质
- 不同调节转换装置在顺序增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目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设计了液压调节转换装置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将这两种调节转换装置分别集成在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上液压调节转换装置比气动调节转换装置更紧凑;计算和验证了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均小于液压调节转换装置。两种调节转换装置还通过了进排气阀及执行机构连续动作1000次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成液压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顺序增压系统,其主副增压器涡前最大温差均出现在排气阀关闭时,平均温差分别为28℃和219℃。
- 杨磊李云广徐思友霍学敏吴新涛潘丽丽
-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
- 某单缸机的性能匹配和功率提升研究
- 2011年
- 根据某型号整机对燃烧过程的性能需求,在单缸机上利用单体泵供油系统,通过不同的喷孔试验方案优化匹配,实现了性能优化和功率提升。
- 李云广李耀宗徐春龙蔡忠周强永平
- 关键词:喷孔直径功率
- 一种基于单体泵供油的重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
- 2011年
- 采用单体泵供油系统改善喷油特性提高性能是重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现有机型基础上,开发基于单体泵供油的柴油机燃烧系统,通过燃烧系统经验匹配计算,确定了转速、最高燃烧压力、活塞平均速度、进气压力、进气温度以及喷孔方案等参数范围;经过一维性能计算分析,参数选取合理,性能满足指标要求;三维缸内过程仿真分析了两种喷孔方案的喷雾特性、燃烧反应率、放热率等的差异;最后试验验证了燃烧系统匹配是合理的,性能指标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 李耀宗强永平蔡忠周李云广徐春龙
- 关键词:电控单体泵燃烧系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