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微血管
  • 5篇显微血管
  • 5篇面肌
  • 5篇面肌痉挛
  • 5篇痉挛
  • 5篇肌痉挛
  • 4篇减压术
  • 3篇血管减压
  • 3篇血管减压术
  • 3篇肿瘤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减压术
  • 2篇入路
  • 2篇入路切除
  • 2篇术后
  • 2篇锁孔
  • 2篇切除
  • 2篇颞下
  • 2篇显微血管减压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虞晨
  • 5篇徐武
  • 5篇梁维邦
  • 4篇戴宇翔
  • 4篇倪红斌
  • 4篇陆天宇
  • 2篇王晶
  • 1篇赵寅涛
  • 1篇梁维邦
  • 1篇王晶
  • 1篇蒋健
  • 1篇王晶
  • 1篇陈维涛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成功减压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及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成功减压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1日至12月共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72例.回顾性分析完成减压前可监测到AMR波的326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减压后AMR波是否消失分为观察组(充分减压后AMR持续存在)和对照组f减压后AMR消失)。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共人组21例患者,对照组人组305例患者。2组患者性别、减压侧别及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治愈率为28.6%,较对照组(88.9%)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2%和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功减压后AMR持续存在可能与术前病程较长有关,此类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延迟治愈,但远期手术疗效与减压后AMR波消失患者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
姜成荣徐武陆天宇戴宇翔虞晨倪红斌梁维邦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异常肌反应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合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MVD治疗的11例pHFS合并PTN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10例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11例术后随访2~4年;面部抽搐术后即刻治愈9例,延迟治愈2例;面部疼痛术后即刻治愈10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听力下降1例,无面瘫、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pHFS合并PTN病人责任血管常较复杂,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MVD治疗安全、有效。
姜成荣徐武王晶虞晨程龙阳梁维邦
关键词:原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 4%)治愈,1例患者(5. 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虞晨徐武姜成荣王晶梁维邦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悬吊
改良硬脑膜切开缝合方式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虞晨陆天宇徐武梁维邦
3D打印模型辅助耳前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耳前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岩斜区肿瘤病人,应用3D打印模型,还原岩斜区肿瘤组织与毗邻的重要血管。根据3D打印模型,测量岩骨磨除范围,制定最佳手术方案。结果术中结合3D打印模型可直观显示肿瘤对岩骨的破坏情况及术中岩骨需磨除范围。8例脑膜瘤均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神经鞘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行部分切除。平均随访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3D打印技术可与影像资料结合,为神经外科手术,特别是颅底肿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戴宇翔虞晨周璐倪红斌
关键词:3D打印锁孔入路颞下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术后迟发性面瘫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自2011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67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且发生迟发性面瘫者的相关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面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对迟发性面瘫随访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1年,本组64面部抽搐完全消失,3例术后随访过程中复发;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轻中度面瘫(I^III级)43例(64.1%),中重度面瘫(IV^V级)24例(35.9%),术中电生理可见面神经主动诱发电位波幅有所下降(56例,83.6%)。随访提示迟发性面瘫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仅2例者因随访时间较短,存在残留面瘫(I^II级)。结论术后迟发性面瘫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见并发症,术中责任血管辨认及精准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合理应用及术后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并治疗此类并发症。
陆天宇王晶虞晨陈维涛梁维邦
关键词:面肌痉挛迟发性面瘫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异常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后听力异常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自200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听力的相关资料。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术前排除同侧听力损害,且行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压迫。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功能,术后对其听力损害随访并分析可能因素,根据术前患者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指标等探讨预防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12年,平均5.8年,本组52例面部抽搐完全消失,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抽搐复发;本组患者术后均不同程度出现听力异常表现,如耳鸣、异响、听力下降等,随访结果提示36例痊愈,12例仅轻度缓解,6例无明显缓解,其中低频耳鸣预后较好,而听力下降恢复困难。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听力损伤是较为常见术后并发症且部分不可逆,减压方式正确选择及术中规范操作选择可避免此类并发症发生。
陆天宇徐武王晶虞晨梁维邦
关键词:面肌痉挛听力损害
经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尖部肿瘤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尖部肿瘤手术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6月9例行经颞下锁孔入路岩尖部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包括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4例,肿瘤均做到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肿瘤残留。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下积液,出院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面瘫、眼球活动障碍、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癫痫、失语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2~10个月,未见明显肿瘤残留及症状复发。结论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于岩尖部肿瘤的切除能提供充分的暴露,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虞晨戴宇翔倪红斌张庆荣
关键词:锁孔入路颞下颅底肿瘤
颈椎管哑铃型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病例资料,病变分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半椎板切除,未行椎管内固定融合。结果13例病变均获全切除,出院时11例(84.6%)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2例单侧肢体轻微麻木。术后病理诊断均提示神经鞘瘤。平均随访1年,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亦未见脊柱畸形和失稳。结论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诊治的关键是早期手术治疗,术中半椎板切除,尽量保留后柱结构,无需行椎管内固定融合,极大减少手术费用。
戴宇翔倪红斌虞晨蒋健赵寅涛
关键词:神经鞘瘤颈椎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