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早幼粒细胞
  • 4篇粒细胞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维甲酸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蒽环类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环类
  • 2篇基因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骨病
  • 2篇骨髓

机构

  • 10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篇朱尊民
  • 10篇杨世伟
  • 8篇张琳
  • 6篇张茵
  • 6篇袁晓莉
  • 6篇姜丽
  • 6篇马荣军
  • 5篇商保军
  • 5篇杨靖
  • 4篇雷平冲
  • 3篇王臻
  • 3篇李玉龙
  • 3篇董晓燕
  • 2篇张磊
  • 2篇郭建民
  • 2篇邬成业
  • 2篇孙恺
  • 1篇王芳
  • 1篇李威
  • 1篇程薇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与ATRA+ATO双诱导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治疗的成人非高危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药组及双药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诱导期间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输血情况等,并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64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78例;年龄的M(Q1,Q3)为41(18,70)岁;其中三药组75例、双药组89例。三药组在治疗的第7天和第14天白细胞(WBC)计数分别为(9.49±6.10)×10^(9)/L、(5.43±3.97)×10^(9)/L,双药组为(15.17±17.06)×10^(9)/L、(13.37±12.5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药组WBC峰值低于双药组[13.8(6.3,89.7)×10^(9)/L比19.2(3.8,112.8)×10^(9)/L,P=0.019]。诱导治疗第7天,三药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双药组[27(11,147)×10^(9)/L比45(8,183)×10^(9)/L,P=0.014];但第14、21、28天两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输注PLT的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仅有极少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 s,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药组患者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双药组(2.7%比12.4%,P=0.022);早期死亡率虽低于双药组(1.3%比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完全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成人非高危APL患者,三药诱导方案可降低WBC计数和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
马荣军袁晓莉姜丽杨世伟杨靖王臻张萍张琳商保军程琳娜张茵朱尊民
伴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邬成业杨世伟李玉龙董晓燕于润红张琳商保军史平玲朱尊民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性染色体异常变异型维甲酸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患者血清骨代谢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MBD)血清骨代谢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同工酶(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维生素D3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诊断的MBD患者68例,均给予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个和8个疗程后患者血清TRACP-5b、β-CTX、PINP、维生素D3浓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在患者治疗4个(68例)和8个疗程(63例)后都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治疗前浓度为(78.1±44.9)ng/L,4个疗程后为(94.5±56.1)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63),8个疗程后升高至(173.3±80.5)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2,P<0.001)。治疗前影像学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66.2%,4个疗程后降至6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77);8个疗程后降至4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P=0.012)。8个疗程后,可评估患者6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50例,无效者13例,有效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为(190.7±78.5)ng/L,高于无效组(106.5±47.3)ng/L(t=5.762,P<0.001),维生素D3浓度为(11.7±4.8)μg/L,低于无效组(15.6±5.5)μg/L(t=-2.478,P=0.016),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38.0%,也低于无效组的69.2%(χ^2=4.076,P=0.044),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TRACP-5b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后,MBD患者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减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PINP升高,影像学骨病分级下降。
马荣军杨世伟袁晓莉姜丽杨靖王臻张茵雷平冲张琳商保军程琳娜朱尊民
关键词:硼酸盐维生素D3
一种生物医药实验用切片装置
本发明涉及实验切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医药实验用切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连有切片机主体,所述切片机主体的一端安装有回退夹头,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顶面开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的底面固连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
程琳娜朱尊民于润红杨世伟窦蕊张磊靳秀秀梁俊婷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与ATRA联合ATO双药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APL患者184例,随机分为三药诱导组(58例)和双药诱导组(126例)。三药诱导方案为ATRA 20 mg·m-2·d-1,第1~28天;ATO 0.16 mg·kg-1·d-1,第1~28天;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8 mg·m-2·d-1或柔红霉素40 mg·m-2·d-1,第3~5天。双药诱导方案为ATRA联合ATO,剂量用法同上。184例患者中WBC〉10×109/L者69例,WBC≤10×109/L者115例。结果①近期疗效:三药诱导组1个疗程的血液学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及诱导分化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8.3%、87.9%、72.4%和0,双药诱导组分别为87.3%、65.9%、51.6%和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02、0.008、0.005);在WBC〉10×109/L的患者中,三药诱导组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低于双药诱导组(0对15.6%,P=0.042;4.2%对15.6%,P=0.246);在WBC≤10×109/L的患者中,三药诱导组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也低于双药诱导组(0对12.3%,P=0.032),但缓解率及早期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远期疗效:三药诱导组的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98.5%、96.6%,双药诱导组分别为8.6%、86.5%、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18、0.019);尤其是WBC〉10×109/L的患者,三药诱导组优势更加明显。③不良反应:三药诱导组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心肌损伤及头痛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在APL的诱导治疗中,三药诱导方案的疗效优于双药诱导方案。
马荣军朱尊民袁晓莉姜丽杨世伟杨靖郭建民张琳雷平冲王臻臧玉柱陈玉清王同保孔黛孙恺张茵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清β-CTX/PINP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骨转移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及骨转移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别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肿瘤科及体检中心就诊的初诊MM 31例、骨转移瘤46例及健康对照12例.依据影像学表现将MMBD分为0~4级,骨病0~2级为A组(8例),3~4级为B组(23例).化疗两疗程后评价疗效,将MM分为化疗有效组(部分缓解以上,22例)和无效组(未达部分缓解,9例);ELISA法检测血清β-CTX、PINP表达水平并计算β-CTX/PINP比值.结果 初诊MM、骨转移瘤及健康对照血清β-CTX浓度分别为(3 563±544) ng/L、(6 690 ±343) ng/L、(2 726±1 026) ng/L(x2 =22.207,P<0.001),PINP浓度分别为(72±14) ng/L、(112 ±62) ng/L、(171 ±62) ng/L(x2=7.418,P=0.024)及β-CTX/PINP比值分别为93±19、141±21、17 ±8(x2 =20.192,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诊MM β-CTX/PINP比值高于健康对照(P=0.001),骨转移瘤β-CTX浓度(P =0.003)及β-CTX/PINP比值(P <0.001)均高于健康对照.初诊MM血清β-CTX浓度低于骨转移瘤(P <0.001).初诊骨髓瘤A、B两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血清β-CTX/PINP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两疗程后,MM血清β-CTX浓度(P=0.023)及β-CTX/PINP比值(P <0.001)均降低;A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血清β-CTX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治疗前均降低[(4 027±647)ng/L比(2 370±460) ng/L,P=0.043;111±23比30±6,P=0.002].化疗有效组血清β-CTX/PINP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无效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β-CTX在初诊MMBD与骨转移瘤中存在差异
杨世伟马荣军赵娟娟袁晓莉姜丽杨靖雷平冲张茵张琳刘刚王芳朱尊民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有二代基因测序数据的61例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46例,女15例,年龄[M(Q_(1),Q_(3))]为18(11,30)岁。分析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关系,以及其对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共34例(55.7%,34/61)患者检出NOTCH1基因突变,其中异二聚体结构域(HD)突变22例(64.7%),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PEST)突变7例(20.6%),同时存在HD与PEST突变5例(14.7%)。9例(14.8%,9/61)患者检出FBXW7基因突变,其中5例同时存在NOTCH1和FBXW7突变。23例(37.7%,23/61)患者为野生型。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M(Q_(1),Q_(3))]分别为76.4×10^(9)/L(8.3×10^(9)/L,149.2×10^(9)/L)、54.1×10^(9)/L(5.3×10^(9)/L,156.6×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1±27.1)、(99.5±23.1)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M(Q_(1),Q_(3))]分别为84.5%(69.0%,91.3%)、60.0%(35.0%,80.0%),SIL-TAL1、HOX11、HOX11L2基因表达率分别为7.9%(3/38)比17.4%(4/23)、18.4%(7/38)比4.3%(1/23)、5.3%(2/38)比13.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水平[M(Q_(1),Q_(3))]为60.5×10^(9)/L(36.8×10^(9)/L,100.3×10^(9)/L),低于野生型组患者的116.0×10^(9)/L(63.0×10^(9)/L,178.0×10^(9)/L)(P=0.018)。伴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基因突变个数[M(Q_(1),Q_(3))]为2.5(1.8,4.0)个,高于NOTCH1/FBXW7野生型组的0(0,1.0)个(P<0.001)。成人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EFS和OS分别为28.0个月(95%CI:7.3~48.7个月)、30.0个月(95%CI:8.9~51.1个月),均优于成人野生型组患者的4.5个月(95%CI:0~11.6个月)、9.0个月(95%CI:0~19.1个月)(P=0.008、0.014);而儿童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中位EFS和OS分别为12.0个月(95%CI:10.4~13.6个月)、19.0个月(95%CI:13.6~24
邬成业李玉龙董晓燕杨世伟商保军张磊程薇张琳朱尊民
关键词:基因突变预后随访研究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摘要】目的探讨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确诊的137例成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探讨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与初诊WBC、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的关系。结果①137例APL患者中,伴CD34表达者占26.3%,伴CD2表达者占25.5%,伴CD56表达者占10.2%,FLT3.ITD突变率为17.5%。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高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3.2%、47.7%、18.2%和27.3%;在中/低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5.1%、6.5%和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9.561、16.764、4.480、4.268,P值分别为0.002、〈0.001、0.034、0.039)。②中位随访41个月,完全缓解率为96.9%,早期死亡率为6.6%,复发率为7.3%。与阴性者比较,伴CD34或CD2表达者的复发率增加(18.8%对3.3%,矿:8.462,P=0.004;16.1%对4.3%,x^2=4.382,P=0.028);伴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早期死产率增加(21.4%对4.9%,x^2=5.610,P=-0.018;16.7%对4.4%,x^2=4.833,P=0.028)。③137例患者的OS率为88.3%,DFS率为84.7%;CD34、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的OS及DFS较阴性者差(P值均〈0.05)。结论在成人APL患者中,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是一种不良预后因素。
马荣军朱尊民袁晓莉姜丽杨世伟杨靖郭建民时杰雷平冲张琳商宝军孙恺翟亚萍李威张茵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血友病A患儿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友病A(H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抑制物产生前后出血与关节病表现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收治的381例16岁以下H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HA患儿中,轻型116例(30.4%),中间型196例(51.4%),重型69例(18.1%)。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54例(14.2%),高滴度、低滴度分别为22、32例。血友病家族史与FⅧ抑制物阳性相关[P<0.001,OR=3.299(95%CI 1.743~5.983)];高强度暴露与FⅧ抑制物的产生相关[P=0.002,OR=2.587(95%CI 1.414~4.731)]。高强度暴露与高滴度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P=0.001,OR=8.689(95%CI 2.464~30.638)]。54例HA患者产生抑制物后,总体关节年出血率、创伤性年出血率增加(z=-3.440,P=0.001;z=-2.232,P=0.026),而非关节年出血率、自发性年出血率与抑制物产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180;z=-1.414,P=0.157)。关节超声评分较产生抑制物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2,P=0.527)。结论血友病家族史、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儿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且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者出现高滴度抑制物的风险。
商保军杨世伟杨世伟马荣军何向东袁晓莉姜丽李玉龙董晓燕李玉龙张琳董晓燕
关键词:血友病A抑制物超声评分血友病性关节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肝癌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37岁,于2013年2月因发热、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2.54×10^9/L,RBC1.33×10^12/L,HGB54g/L,PLT30×10^9/L,网织红细胞0.026×10^12/L。
杨世伟朱尊民袁晓莉姜丽马荣军张茵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肝癌网织红细胞血常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