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良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4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6
- 2013年
-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4例,其中29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A组),25例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B组),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2周内手术。比较两组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的手术矫正及术后丢失情况、术后12个月Denis疼痛评分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8±1.2)个月,术后两组Cobb角较术前减少,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A组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丢失程度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两组Deni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3例、4个螺塞松动,A组无螺塞松动情况。结论有选择性地应用经伤椎内固定技术,不仅能防止术后后凸矫正的丢失,而且能更好地维持伤椎前柱的高度,是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的方法。
- 刘匆聪镇万新高国勇彭松林刘俊良林二虎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
-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0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8例,L珥~L546例,L。S,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78例均获2周~12个月随访,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2例,对症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9.41±3.53)°,术后为(68.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1±1.13)分,术后为(2.68±1.52)分;术前ODI指数为(77.35±17.45)%,末次随访为(19.08±8.53)%,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变、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6例。良6例,可5例,差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高国勇陈廖斌镇万新刘俊良朱杰诚马乐群林二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共47例诊断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29~62岁,平均(43.45±13.37)岁。突出复发的椎间盘位于L 3,4节段4例,L 4,5节段32例,L 5S1节段11例。初次手术至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0~185个月,平均49个月。初次手术方式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11例,椎板开窗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6例。再次手术均采取俯卧位局麻下经皮穿刺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术中行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探查松解神经根。术后定期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椎间角度,并计算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3.5±11.6) 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0.3±2.7)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5.5±5.1)个月。ODI由术前平均51.35%±15.29%下降至末次随访时3.3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1±1.05)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03±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2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为87.2%。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腰椎ROM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 期间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肌力下降、二便障碍、腰椎不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
- 刘俊良镇万新高国勇杨大志罗常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微创性
- 椎管内硬膜下髓外结核瘤一例报告
- 2010年
- 患者,女,54岁.因左侧肢体乏力2d入院.无发热、盗汗,无纳差、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胸背部压痛,双侧平乳头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4级.腹壁反射减弱,双膝腱反射亢进.
- 刘洋高国勇刘俊良
- 关键词:椎管内硬膜下结核瘤髓外密切接触史肢体乏力腹壁反射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合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6例行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腰椎滑脱23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均采用BMP结合椎间融合器自体骨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治疗。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本科室行椎间融合器自体骨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治疗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腰椎滑脱28例,腰椎管狭窄症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疗效、腰椎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16个月,2组患者均无融合器塌陷、松动、移位,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按Nakai评分标准,术后3、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9.3%、91.1%、94.6%,融合率分别为0.0%、71.4%及94.6%;对照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7.5%、88.9%、90.3%,融合率分别为0.0%、37.5%和79.2%;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出现断棒3例、断钉1例(5.6%),临近椎体退变滑脱1例通过2次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12-16个月无断钉断棒病例。结论在腰椎融合术中应用BMP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腰椎融合率,减少断钉、断棒及临近椎体退变等并发症。
- 林二虎镇万新镇万新马乐群高国勇彭松林马乐群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椎间融合器腰椎融合
- 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骨纤维结构不良(FD)病例罕见,脊柱发病率更低.我院收治1例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2 岁.以反复腰背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及背部痛,疼痛为局部放射痛,不向下肢放射,无间歇性跛行,无夜间疼痛加重,休息后有好转.多次在门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检查见脊柱腰3棘突间有压痛,腰椎活动自如.
- 林二虎镇万新刘俊良
-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腰椎活动夜间疼痛间歇性跛行放射痛下腰部
-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 PT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椎板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与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刘俊良镇万新高国勇高国勇马乐群杨大志林二虎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微创性椎间盘切除术
- 后路减压结合动态中和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结合动态中和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共9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9-56岁,中位年龄38岁。单节段63例,双节段34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手术及相邻节段椎体的活动度变化、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进行椎间角度测量,并计算椎间角度位移(ROM)。利用腰椎MRI计算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标准椎间盘信号(calibrated disc signal,CDS)。评价椎间盘再修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1.21±7.63)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复发翻修病例,有3例患者术后3月内出现下腰痛加重,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手术节段的ROM显著减少(P〈0.05),但手术相邻节段的术前ROM与末次随访时的ROM比较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3名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复查腰椎MRI,平均年龄(37.83±11.56)岁,共66个节段,手术节段平均CDS由术前(39.51±10.76)%改善至(47.35±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减压结合动态中和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Dynesys系统能保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又能保留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实现了动态中和稳定,且对邻近节段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Dynesys非融合术后部分残留椎间盘出现再水化,表明其可能具有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再生的作用,但由于观察指标的局限性,尚需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证�
- 刘俊良陈廖斌镇万新杨大志高国勇刘园桐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
- 非融合动态固定术后退变椎间盘髓核再水化121例5年观察
- 目的 融合手术牺牲了病变脊柱功能单元的活动功能,并产生临近节段椎间盘的加速退行性病变等并发症。传统的非融合手术有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有移动,脱落,下沉和骨化融合等并发症的风险,不被临床广泛应用。
- 杨大志刘俊良项禹成镇万新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 经伤椎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固定后腰椎骨折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经伤椎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固定后腰椎骨折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经伤椎固定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具市售新鲜家猪L1~5脊柱标本。每具标本均设有完整、4钉固定和6钉固定状态。先进行完整状态下的稳定性测试,再采用预损伤结合逐级撞击法制造L3椎体骨折模型,钉棒固定标本后,再次进行稳定性测试。得到脊柱标本在屈伸、侧屈、旋转运动方向加载状态下的运动范围(ROM)。比较3种状态下脊柱标本ROM的差异。结果 4钉固定状态脊柱的ROM除了在旋转运动方向与完整状态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屈伸和侧屈运动方向均小于完整状态(P〈0.05)。在屈伸和旋转运动方向,6钉固定状态脊柱的ROM均小于4钉固定状态(P〈0.01);然而,在侧屈运动方向,6钉固定状态与4钉固定状态脊柱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屈伸和旋转运动方向,经伤椎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固定相比,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侧屈运动方向,两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当。
- 刘匆聪镇万新刘俊良林二虎彭松林刘泳之
-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弓根固定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