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更多>>
- 和歌、古歌之元素在斯特拉文斯基《日本抒情曲三首》中的渗透与运用
- 2015年
- 《日本抒情曲三首》(1912-1913)是斯特拉文斯基初到当时西欧艺术活动的中心巴黎之后,在多元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借鉴日本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作品(有钢琴与室内乐两个版本)。该作品是异国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其创作观念是通过音乐来描绘、表达日本和歌所给人无限遐想的意境,同时在技法上移植了日本古歌中某些音乐参数,使得作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音乐风格。此外,作品也是对当时巴黎文化界呈多元交融现象有力的例证之一,客观地反映出巴黎艺术界群芳争艳、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艺术特征。
- 马颖辉
-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和歌创作思维
- 百年
- 2022年
- 徐忠奎马颖辉
- 从萧友梅《弦乐四重奏》Op.20中看他对欧洲古典音乐精髓的掌握程度
- 本文通过对萧友梅《弦乐四重奏》Op.20第一乐章与巴赫第六《法国组曲》第一首、海顿《弦乐四重奏》Op.76,No.1第一乐章,在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和材料构成方面的比较研究,说明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刚接触与引进西方作曲思维和...
- 马颖辉
- 关键词:音乐创作曲式结构萧友梅
- 文献传递
- 从德彪西《儿童园地》中探究音乐语言的色彩
- 2020年
- 《儿童园地》是印象派大师德彪西音乐生涯成熟期的一部作品,作者采用儿童题材、组曲体裁形式,在这部包括了6首乐曲的作品中囊括了他主要的音乐思维理念和审美情趣。本文从这首组曲的和声风格以及特点出发,研究其中的儿童化钢琴语言。
- 马颖辉
- 关键词:《儿童园地》和声特点和声风格
- 原型 拆分 重组——埃里克·萨蒂钢琴曲《哥特风格的舞曲》创作思维剖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埃里克·萨蒂创作于1893年的钢琴曲《哥特风格的舞曲》是一部颇有特色的作品,采用了"积木搭建法"进行构思和组织,这是德国音乐学家格雷特·魏迈尔所提出来的创作理念。本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标题与体裁的来历和含义、音乐本体表象与具体创作实施方法方面进行剖析,探究其"积木搭建法"的创作思路、具体做法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个性,归纳出"原型、拆分和重组"的技法要点,并探讨这种创作思维对后继作曲家的启示。
- 马颖辉
- 关键词:埃里克·萨蒂拆分
-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循环与数控创作思维研究
- 2018年
- 本文以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于1914年的《三首弦乐四重奏》第一、二分曲为例进行分析,在探讨影响本部作品创作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从作曲技术的角度剖析、归纳俄罗斯传统民歌的旋律特征、声部间音高上的联系、中心音程的运用方式以及循环与数控的逻辑思维等,进而通过从作曲技术理论角度的解读,总结这部作品的创作观念、思维、技术手段等内容。
- 马颖辉
-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
- 我国当代都市电影中物象与音乐符码的意涵嬗变
- 2021年
-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国产都市电影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城市社会的现代化空间赋予了电影景观化的物象场景,也以此展现了现代都市的价值偏好与身份象征。在这其中,当代都市电影在理性思考与感官表达之间游走,从而构建了其游移式的物象符码体系。作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当代电影人将音乐作为象征符号,以感性化的方式完成了都市影像的当代表达。从场景到景观,从理性到感性,在物象与音乐符码的意涵嬗变背后,其所展现的是现代都市人群的精神症候。
- 马颖辉
- 关键词:电影语言当代电影都市电影感性化都市人群
- 视觉与听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画面感——埃里克·萨蒂钢琴组曲《运动与嬉戏曲》创作思维剖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于1914年为夏尔·马丹插图绘画作品所创作的配画音乐作品《运动与嬉戏曲》组曲,其创作的主要意图是用音乐诠释绘画艺术的画面感。此外,乐谱中的文字说明以故事叙述、情景描绘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也成为音乐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本文以谱面中法文说明所对应的短小乐思为分析切入点,通过对所选三首乐曲具体技法的剖析,说明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借音乐诠释文字的内容,以音乐(听觉)与文字(视觉)的相互作用带来画面感。
- 马颖辉
- 关键词:埃里克·萨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