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林啸
- 作品数:21 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贵德盆地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4
- 2016年
- 研究工作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和后期勘探及钻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贵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在充分了解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到该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估算了区内高温热田-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温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型,低温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4-Na、SO4·HCO3-Na型;扎仓寺热田地下热水中Li+、F-、Sr2+、As3+与Cl-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显示了相同的物质来源,SiO22-与Cl-极高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扎仓寺地热为深部热源;氢氧同位素数据都集中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选用合理的水文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并利用硅-焓模型分析了该热田地热流体中冷水混入比例及冷水混入前的热储温度,分析认为扎仓寺热田4 000m以内存在两个热储层,第一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133℃,热循环深度为1 800m;第二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222℃,热循环深度约为3 200m.
- 郎旭娟蔺文静刘志明邢林啸王贵玲
- 关键词:水化学类型氢氧同位素热储温度地球化学
- 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水热循环及锂同位素分馏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水热系统中的多场耦合相互作用对水热循环过程和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COMSOL-Multiphysics建立水热化学(同位素)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模型,通过简化模型对锂同位素分馏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对羊八井地热田水热循环过程的认识,建立了羊八井典型剖面水热循环多场耦合模型;再现了羊八井地热系统的水热循环过程和水岩反应过程中的锂同位素分馏过程,并且讨论了主要的参数对热能聚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断裂带渗透率将加快深部断裂带附近围岩温度的下降,而较低的渗透率则无法在近地表形成一定规模的水热活动;通过地表排泄量对断裂带渗透率进行约束后,发现当断裂带与深部熔融体直接沟通时,才可在近地表形成长期存在(近150 ka)的高温地热显示;在断裂带沟通了深部熔融体且熔融体热源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熔融体的具体埋深对水热活动强烈程度的影响不大;长期的水岩活动会使断裂带内锂元素大量消耗,只有当深部熔融体为断裂系统提供持续不断的物质来源时,才能保证地热流体中长期保持较高的锂元素浓度水平;基于锂同位素分馏过程估算出参与水岩反应的岩体中锂元素质量分数为25~35 mg/kg,δ^(7) Li_(rock)为-2.0‰~0.5‰。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制模式。
- 石鸿蕾王婉丽王贵玲王贵玲陆川邢林啸刘禄陆川
- 关键词:水岩反应锂同位素
- 一种用于井体内的水位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体内的水位测量装置,包括滚轮机构、万用表和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包括绝缘导线、测量组件和重力坠组。两测试电极分别设于测试体的两个凹槽内,这样在两测试电极遇水之前不可能形成回路。重力球采用球体结构,球...
- 邢林啸王贵玲蔺文静孙猛
- 文献传递
- 冀中坳陷高阳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热成因的约束
- 2025年
- 【研究目的】高阳地热田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认识深部地热水循环过程、揭示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研究方法】通过对高阳地热田地热水样品的水化学及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深部地热水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碳酸盐岩热储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砂岩热储水化学类型为HCO_(3)·Cl–Na和Cl·HCO_(3)–Na型,地热水中的离子组分主要受盐岩、碳酸盐岩的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控制。地热水接受太行山和燕山山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759.12~1092.33 m。雾迷山组热储温度为102~154℃,热循环深度为2524~4020 m;馆陶组热储温度为61~84℃,热循环深度为1357~2024 m。【结论】高阳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水样γNa^(+)/γCl^(–)小于馆陶组热储,γSO_(4)^(2–)/γCl^(–)和γCl^(–)/(γHCO_(3)^(–)+CO_(3)^(2–))大于馆陶组热储,说明雾迷山组热储相比于馆陶组热储变质程度更高,封闭性更好,地热水循环速度更缓慢,盐化程度更高。深部热储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热水沿断裂通道以热对流的方式向上传递,另一部分通过岩石以热传导的方式向上传递,形成对流−传导型地热系统。
- 赵子锐张薇王贵玲王贵玲张汉雄邢林啸
-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热储温度
- 深部热储井位靶区勘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深部热储井位靶区勘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地区的重力数据;根据重力数据确定潜山带和/或凸起区,将潜山带和/或凸起区作为优选靶区;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确定优选靶区...
- 苗青壮周晓妮王贵玲张薇邢林啸
- 文献传递
- 岩石热导率校正对大地热流计算值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岩石热导率是计算大地热流的基础热物性参数,热导率的选取和校正是正确评估热流的基础。当前在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大地热流计算中,多以受季节性气温变化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古近系和新近系砂泥质岩层作为大地热流的计算层位,岩石热导率也多参考区域内已有定值,而忽略了热导率对水饱和度、温度和压力的依赖性。笔者等从岩石热导率的温压校正和饱水校正角度出发,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校正方法对热流值的影响。主要认识如下:(1)岩石热导率作为1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热物性参数,其大小与岩性和矿物组分密切相关,同时通常与孔隙率呈负相关,而与密度呈正相关;(2)热导率高温实验结果显示,冀中坳陷砂岩样品热导率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30~130℃的温度区间热导率降低了6.8%~11.3%,热导率下降率具有随热导率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由于砂岩和泥岩具有相对较浅的埋深和较低的原位温压条件,温压对热导率的正负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于热导率小于2 W/(m·K)的样品,温压对其的影响较小。(3)饱水校正后的冀中坳陷JZ03井和JZ04井古近系—新近系砂泥岩热导率的平均偏差分别高达43.0%、47.5%;(4)JZ03井和JZ04井古近系—新近系岩层热导率在未经任何校正、经含水率校正及经孔隙率校正情况下的大地热流值分别为43.05 mW/m^(2)、45.39 mW/m^(2)、61.64 mW/m^(2)和52.81 mW/m^(2)、59.81 mW/m^(2)、78.14 mW/m^(2);最终选取经几何平均模型饱水校正后的热导率计算得到的61.64 mW/m^(2)和78.14 mW/m^(2)两个热流值分别作为冀中坳陷牛北斜坡和高阳低凸起中部的大地热流值。
- 宋嘉佳王贵玲邢林啸邢林啸钱家忠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大地热流温度校正
- 共和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开采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15年
-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能够实现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储量巨大,可以作为EGS系统的靶区之一。水在热储层中的运移包含复杂的水-热耦合过程,不同的EGS运行方案对电厂发电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共和盆地深部地质条件,建立了表征EGS系统水热特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温度场、压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注入流体温度和循环流速两个可控因素对提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的运行方案(循环流速20 kg/s;注入温度60℃)下,最大提热速率可达11 MW,储层寿命为22年。注入温度每降低10℃,系统最大提热速率约增加10%,且对储层寿命没有明显影响;增加循环流速可以得到更大的热提取速率,但会减少储层寿命。
- 岳高凡邓晓飞邢林啸蔺文静刘峰刘彦广王贵玲
- 关键词:增强型地热系统数值模拟
- 揭秘“氡”温泉
- 2020年
- “氡”,一种放射性稀有气体元素,地质工作者将氡气作为探测地球的信号,世界卫生组织把氡定为致癌物质,有些地方把“氡温泉”作为温泉旅游、温泉疗养的金字招牌。而更多的普通大众对氡则是不甚了解,不同的认知让“氡”披上了神秘面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温泉疗养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地热利用方式之一。氡是什么?它和地热有什么关系?泡“氡温泉”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 邢林啸王贵玲李曼
- 关键词:温泉旅游地质工作者地热利用致癌物质稀有气体氡
- 一种模拟水下取样的便携式辅助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样采取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水下取样的便携式辅助取样装置,该装置呈漏斗状结构,包括:一防水罩,所述防水罩内具有上下贯通的通水腔;一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同轴固定于防水罩的下方,使防水罩的通水腔与...
- 邢林啸王贵玲张薇夏军刚苗青壮
- 文献传递
- 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被引量:80
- 2019年
-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热储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约占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的89%,具有储集空间广、厚度大,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储量大,赋存中低温地热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一般由补给区HCO_3-Na型、HCO_3·Cl-Na型等低矿化水,逐渐过渡为Cl·HCO_3-Na型,最终到排泄区或封闭状态下变为Cl-Na型等高矿化水。沉积盆地中热盆地热资源储存量较大,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储存量的54%,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可开采量的59%,温盆地热资源储存量占到42%,可开采量占到40%,冷盆地热资源储存量仅占到4%,可开采量占到1%。应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网。
- 张薇王贵玲刘峰邢林啸李曼
-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温场水化学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