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交通工程
  • 4篇交叉口
  • 3篇遗传算法
  • 3篇交通流
  • 2篇信号配时
  • 2篇相位
  • 2篇协调控制
  • 2篇交通信号
  • 2篇仿真
  • 2篇城市交通
  • 1篇单向交通
  • 1篇单向交通组织
  • 1篇地铁
  • 1篇地铁车站
  • 1篇动态规划
  • 1篇短时交通流
  • 1篇短时交通流预...
  • 1篇心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控制

机构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市市政工...
  • 1篇深圳市城市交...

作者

  • 13篇赵斌
  • 9篇蒋阳升
  • 8篇姚志洪
  • 6篇赵斌
  • 3篇谭宇
  • 3篇王逸
  • 1篇胡路
  • 1篇朱娟秀
  • 1篇吴奇
  • 1篇李意

传媒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工业工程
  • 2篇综合运输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河北交通职业...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时变性与状态相关性的通道流体排队模型被引量:2
2019年
将地铁车站通道系统描述为容量为C的可服务部分和容量无限的排队等待区域两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交通需求的随机时变性、服务能力的状态相关性及系统的随机性等实际交通特性,基于流体逼近的思想建立通道系统流体排队模型,用以捕捉系统动态性能及确定客流预警阈值。同时,改进现有固定点稳态流体逼近和数值积分算法实现模型的求解,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仅为时间步长的线性函数。利用成都市地铁犀浦车站的调查数据,通过离散事件仿真建模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交通需求强度如何变化,该排队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4%,且获得的动态性能指标可捕捉任意时刻的队列累积及消散情况。
马媛赵斌蒋阳升
关键词:城市交通
基于ALINEA算法的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方法被引量:13
2017年
为解决传统的ALINEA(asservissement linéaire d'entrée autoroutière)匝道控制算法未考虑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溢出,造成关联交叉口交通拥堵等问题,在经典的ALINEA匝道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主干道车流量预测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来预测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引入主干道车流可插入间隙和匝道排队分级控制原则,实现了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率的动态调节.通过微观仿真实验比较两种算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ALINEA匝道控制算法相比,新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主线交通通行能力,同时还使匝道平均旅行时间减少了24.8%.
乔彦甫赵斌赵斌姚志洪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入口匝道控制
基于单向交通组织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网络优化设计被引量:10
2019年
交通微循环是缓解城市干道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干路和干路之间的支路、街巷、里弄等组织交通微循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改善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单向交通是交通微循环设计中经常采用的交通组织方式之一。论文重点研究了单向交通在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交通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多目标规划问题,下层模型为容量限制的交通配流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与双向交通组织方式相比,单向微循环的交通组织效果更优。
蒋阳升王逸王逸赵斌赵斌
关键词:交通工程网络优化单向交通组织遗传算法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双环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有效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在双环相位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以交叉口平均延误为优化目标,以各相位绿灯时长为优化参数的双环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选取4个十字交叉口,实地调查获得交叉口晚高峰流量数据,分别使用经典的Webster配时法和双环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对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Webster配时法相比,双环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优化结果更好,分别使4个交叉口平均延误减少11.36%、13.74%、3.72%和9.00%,能够有效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并且交叉口同相位内的两个流向的流量越不均衡,双环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越好。
王逸王逸姚志洪蒋阳升赵斌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信号信号配时遗传算法
PPP模式下城际铁路项目的风险评估
2017年
“十三五”期间,PPP模式将成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结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实际,利用综合模糊法,构建了PPP模式下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了城际铁路建设项目主要风险因素的确定方法,以期对PPP模式下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运营中有效管控项目风险提供参考。
赵斌
关键词:PPP模式城际铁路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为描述交叉口车辆到达的时变性及路段服务车辆的状态相关性,本文提出了交叉口Mt/G (x)/C/C型排队网络系统。同时为解决现有关于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的解析优化模型及算法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该提出的方法以车辆平均行程时间最短和交叉口群通行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信号公共周期、绿灯时长、交叉口饱和度及绿信比为约束条件,并基于同步扰动逼近(SPSA)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势,采用该算法求解优化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选取昆山市一交叉口群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采用基于离散事件仿真优化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较小且交叉口群通行能力较大。
方岩齐心李意赵斌
关键词:交通信号控制离散事件仿真
考虑多交叉口相互影响的干道相位差仿真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解决传统相位差优化方法以相邻交叉口为基础,忽略了连续交叉口对应的多个相位差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的问题,以连续交叉口的多个相位差为研究对象,建立干道车辆延误与相位差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首先,根据调查数据搭建仿环境获取不同相位差对应的干道延误数据,基于此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干道车辆延误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遗传算法寻找神经网络中的最优延误对应的各个交叉口的相位差值。最后,将本文优化结果与Synchr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改进相位差配时方案,方案性能提升了22.27%。
曹涛涛蒋阳升赵斌赵斌姚志洪
关键词:交通工程相位差遗传算法协调控制
行程时间服从混合高斯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被引量:6
2017年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配时优化、公交优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考虑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点,采用混合高斯分布拟合车辆行程时间分布.基于此,从流量角度推导了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下游交叉口到达流率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本文模型与Robertson模型、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与Robertson模型相比,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27%.
姚志洪蒋阳升赵斌朱娟秀罗孝羚
关键词:交通工程混合高斯分布信号优化
乐山市绿心路信号线控方案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乐山市绿心路部分路段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完成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使用图解法和Synchro并结合渠化措施对其进行信号线控方案的优化设计,然后使用VISSIM分别对现状配时方案和两种线控方案进行仿真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线控方案控制下主干道的延误、停车次数等参数均小于原配时方案,且在相同时间内均能通过更多的车辆数。进一步比较两种线控方案得知,基于Synchro的线控方案能使线控系统整体的延误等参数更小,而基于图解法的线控方案能让干道通过的车辆数更多,证明两种线控方案具有各自的优势,从而为不同的控制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徐桃让赵斌蒋阳升
关键词:交通工程SYNCHRO图解法VISSIM仿真
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被引量:10
2021年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条件下的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将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引入经典的BPR函数,推导了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最后,设计了数值实验讨论了自由流速度(自由流行程时间)、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和安全车头时距对路段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路段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引入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2)当自动驾驶车的渗透率为30%时,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对行程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3)当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而随着路段流量的增大,自由流速度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共同决定路段的行程时间。相关成果可为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姚志洪郝慧君巫雪梅赵斌赵斌
关键词:阻抗函数通行能力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