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媛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抗药
  • 10篇抗药性
  • 7篇病菌
  • 5篇霉病
  • 4篇炭疽
  • 4篇葡萄
  • 4篇灰霉病
  • 4篇害虫
  • 4篇草莓
  • 3篇多菌灵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组织
  • 3篇试剂
  • 3篇炭疽病
  • 3篇吡唑醚菌酯
  • 3篇醚菌酯
  • 3篇抗药性检测
  • 3篇抗药性研究
  • 3篇灰霉病菌
  • 3篇检测试剂

机构

  • 21篇江苏丘陵地区...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句容市丰源生...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21篇许媛
  • 17篇肖婷
  • 17篇杨敬辉
  • 9篇姚克兵
  • 4篇吉沐祥
  • 3篇芮东明
  • 3篇周福才
  • 2篇陈宏州
  • 2篇刘吉祥
  • 2篇杨勇
  • 2篇狄华涛
  • 2篇王建华
  • 1篇张玉军
  • 1篇马圣洲
  • 1篇万春雁
  • 1篇郭建
  • 1篇张建华
  • 1篇阎永齐
  • 1篇陈露
  • 1篇范婷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果树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桃树及其主要害虫的农药登记现状
2023年
通过检索登记作物为桃树或者使用场所为桃园的农药,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明晰在桃树上登记的农药现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5月30日,我国现有登记农药4.485 4万个,可用于桃树且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03个,占比极低,其中,单剂43个,混剂60个。杀虫杀螨剂占登记总数的67%,其次是杀菌剂28个,占比27.18%,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1个,昆虫性信息素4个(均为梨小性迷向素)。登记药剂中涉及悬浮剂、乳油、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等11种剂型,其中悬浮剂占比最多。所有登记药剂中有9种有效成分符合A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针对桃园主要害虫蚜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分别检索药剂信息,发现相同防治对象在不同作物上登记的药剂不尽相同。
肖婷许媛袁蓉姚克兵
关键词:桃树农药登记剂型
一种灰霉病菌对多种药剂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灰霉病菌对多种药剂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首先制备灰霉病菌检测试剂盒,然后进行田间取样就地检测,最后根据病原菌是否能够正常生长确定菌株是否产生抗药性的方法对多种药剂的抗药性进行快速检测;克服了传统的病原...
肖婷杨敬辉许媛
文献传递
枯草芽胞杆菌和吡唑醚菌酯协同防治草莓病害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探索化学农药在草莓病害防治上的减量使用,采用枯草芽胞杆菌DJ-6菌株的制剂(BCA)和化学农药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PS)联用来协同防治。用浊度法检测了DJ-6菌株在不同浓度PS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的浓度中,DJ-6菌株都能生长。田间防治结果表明,BCA能有效降低PS的使用浓度,BCA单用能防治草莓炭疽病和草莓白粉病,但防效低于PS在标准施用剂量下的防效。然而,BCA与PS联用后能减少50%的PS的施用量。BCA与PS联用后能提高DJ-6在草莓叶围的存活率。两者联用后草莓叶片中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胺酸裂解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上升了近2倍。
姚克兵张玉军王劲根许媛杨敬辉
关键词:草莓病害吡唑醚菌酯
秋后桃园主要害虫及防治策略被引量:5
2021年
通过黄板诱集研究秋后(2019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桃园主要小型害虫种类、数量及其发生动态和活动区位分布,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后桃园主要害虫有桃一点叶蝉、蓟马、桃蚜、果蝇和橘小实蝇;果蝇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桃树上部,蓟马的活动区域在桃园的中上区域,2个区域峰期同步,叶蝉、橘小实蝇和桃蚜主要集中在桃树第1分枝的中间区域活动;从园区分布区域看,叶蝉、果蝇、橘小实蝇和蓟马在园区周边诱集到的数量较多,桃蚜的活动方位比较均匀,达到高峰时,园区中间的数量最高。由于2019年秋季气温偏高,桃蚜一直持续到12月初。因此,建议桃生产结束后,可在桃园周边悬挂性诱剂诱杀橘小实蝇,清理或处理周边杂草,减少叶蝉基数,园区内部及时清理杂草,悬挂黄板,消灭桃蚜,冬季枝干涂白。
肖婷褚姝频郭建许媛周福才杨敬辉
关键词:害虫黄板橘小实蝇
一种用于注干施药的树干留置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干施药的树干留置针装置,包括针管本体和与针管本体相铰接的针管盖,所述针管本体内部设有液体流通通道,所述针管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液体流通通道相连通,所述针管本体内...
肖婷姚克兵许媛杨敬辉杨德亮
葡萄胶孢炭疽病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es)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了江苏丘陵地区葡萄胶孢炭疽病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es,CGSC)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及抗性分子机理。利用孢子萌发法和区分剂量法确定3个种(C.aenigma、C.viniferum和C.fructicola)51个单孢分离株对嘧菌酯的抑制中浓度(EC_(50))和敏感性表型,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防治方法评价其抗药性,通过嘧菌酯作用标靶基因(CYTB)序列分析确定抗性的分子机制。27个C.aenigma和16个C.viniferum中对嘧菌酯敏感的菌株分别有20和14个,EC_(50)分别为0.0388(0.0150~0.0770)和0.0614(0.0213~0.0906)mg·L^(-1),而抗性菌株的EC_(50)均大于100 mg·L^(-1);C.fructicola菌株均为抗性菌株,其EC_(50)大于100 mg·L^(-1)。田间接种防治试验证明嘧菌酯2倍推荐剂量(250 mg·L^(-1))对抗性菌株C.fructicola MS206失去防效(防治效果7.11%)。所有抗性菌株的CYT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CYTB基因G143位氨基酸两侧内元呈现多样性。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种群中的不同种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不同,抗药种群的流行是造成田间防效下降的主因子,所有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点突变类型。
杨敬辉许媛肖婷褚姝频刘吉祥姚克兵
关键词:葡萄炭疽病嘧菌酯抗药性
葡萄早春主要小型害虫的预警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讨葡萄早春主要小型害虫的预警技术,在葡萄园系统研究2种诱捕害虫色板(黄板、蓝板)以及色板放置位置、放置时间对葡萄早春主要小型害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黄板和蓝板对葡萄园主要害虫和天敌均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中蓝板对蓟马和叶蝉的诱集效果相对更强,黄板对蚜虫的诱集效果相对更强;蓝板对天敌昆虫食蚜蝇有较强的诱集作用,而黄板对龟纹瓢虫的诱集量相对较大;2种色板对蜘蛛、草蛉、黑瘤姬蜂等3种天敌的诱集作用无明显差异。2种色板对葡萄园主要害虫和天敌动态的响应均较敏感。色板悬挂位置对昆虫的诱集量存在一定的影响,2种色板对蓟马、蚜虫和蜘蛛的诱集量表现为外围明显多于中间;对龟纹瓢虫和草蛉的诱集量,蓝板中间明显多于外围,而黄板外围和中间无明显差异;对苍蝇和蜜蜂的诱集量,外围与中间无明显差异。葡萄园中蓟马和有翅蚜的发生高峰出现在4月28日,叶蝉的发生高峰出现在4月21日,蜘蛛、龟纹瓢虫和草蛉的发生高峰出现在4月8日,食蚜蝇的发生高峰稍后,出现在4月30日。综合考虑对害虫和天敌的诱集作用,葡萄园中选用蓝板作为预警手段更为有利,色板悬挂在葡萄外围相对较好,悬挂时间尽可能避开天敌的高峰时间。
褚姝频肖婷周福才许媛杨敬辉韩杜斌田子华
关键词:葡萄害虫色板诱集预警
一种防治梨黑星病的组合物及防治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梨黑星病的组合物及防治方法,包括DJ‑6菌液、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所述DJ‑6菌液、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的质量比为18~22:2~3:4...
许媛肖婷杨敬辉窦永敏
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肖婷许媛陈宏州狄华涛吉沐祥杨敬辉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抗药性
一种炭疽病菌对多种药剂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疽病菌对多种药剂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首先制备炭疽病菌检测试剂盒,然后进行田间取样就地检测,最后根据病原菌是否能够正常生长确定菌株是否产生抗药性的方法对多种药剂的抗药性进行快速检测;克服了传统的病原...
杨敬辉肖婷许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