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
- 作品数:5 被引量:9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重大农业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连续多年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磷剖面分布的影响
- 2010年
- 自以同一方案连续12 a进行定位灌溉试验的栽培番茄保护地,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研究了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全磷、速效磷(Olsen-P)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60-100 cm土层;土层不同灌水处理间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及其剖面分布0-60 cm土层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总体上沟灌和滴灌高于渗灌,而沟灌和滴灌之间差异不明显;速效磷占全磷比例在0-40 cm土层以滴灌处理为最高,其它两灌溉处理相对较低;与滴灌、渗灌处理不同,沟灌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占全磷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灌溉处理土壤速效磷与全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全磷、速效磷含量与有机质间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
- 金烁张玉龙张玉玲韩琳王娇刘洋魏岩岩
- 关键词:保护地节水灌溉
- 渗灌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定额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将黄瓜全生育期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按生育阶段控制上、下限对黄瓜进行组合灌溉,通过比较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探讨了用节点式渗灌灌溉温室栽培黄瓜灌水定额(灌溉湿润比)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砂质粘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cm、计划湿润层深15~40cm(厚度25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kPa(田间持水量)和30kPa时,将计划湿润层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 宋文张玉龙党秀丽王娇韩巍
- 关键词:节点式渗灌灌水定额日光温室黄瓜
- 冲击法检测马铃薯坚实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应用自制的冲击摆对马铃薯的坚实度进行了检测研究。利用3种不同形状的冲击针头(圆柱型、圆锥型和三棱锥型)作为工作部件,采用电测方法对摆锤摆动角度进行检测,并以此来衡量马铃薯的坚实度。试验所得数据经过spss软件分析,分别得出不同针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方差检验及利用Scheffe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冲击的试验方法来检测马铃薯的坚实度原理可行,三棱锥型的针头更能真实地反映马铃薯的坚实度,可为其他果蔬产品的坚实度检测提供参考。
- 王娇张本华赵利军
- 关键词:马铃薯坚实度
- 不同灌溉方式对有机肥碳矿化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用测定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方法,探讨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积累-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入保护地土壤的90d内,有机碳矿化率沟灌为42.94%~47.19%,滴灌为48.51%~53.54%,渗灌为42.04%~45.77%,其大小顺序为滴灌>沟灌>渗灌;而同一灌溉处理有机肥有机碳矿化率为:2g·kg-1土>4g·kg-1土>6g·kg-1土>8g·kg-1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也因灌溉方式及有机肥用量而异,滴灌与渗灌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沟灌则与滴灌、渗灌有较大差异;就有机肥用量而言,某一时间的活性有机质含量为:8g·kg-1土>6g·kg-1土>4g·kg-1土>2g·kg-1土。灌溉方式与有机肥用量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且灌溉方法与有机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王娇张玉龙张玉玲金烁韩琳
- 关键词:沟灌有机肥活性有机质
- 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7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 韩琳张玉龙金烁王娇魏岩岩崔宁魏巍
- 关键词:保护地不同灌溉模式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