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科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全身
  • 2篇全身骨显像
  • 2篇肿瘤
  • 2篇肿瘤骨
  • 2篇肿瘤骨转移
  • 2篇显像
  • 2篇骨显像
  • 2篇骨转移
  • 1篇代谢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免...
  • 1篇电化学发光免...
  • 1篇型胶原
  • 1篇诊断肿瘤
  • 1篇融合显像
  • 1篇受体抗体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分析

机构

  • 3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3篇彭东
  • 3篇王荣辉
  • 3篇徐可为
  • 3篇黄德娟
  • 3篇何燕
  • 3篇刘徽婷
  • 3篇潘科
  • 1篇刘学芬

传媒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CT/磁共振成像结果或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9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5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55.1%;4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44.9%。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6.9%,特异性分别为37.7%、93.9%,准确性分别为56.1%、94.9%。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价值较全身骨显像高,前者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彭东徐可为王荣辉黄德娟何燕刘徽婷潘科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全身骨显像肿瘤骨转移
骨代谢指标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彭东刘学芬刘徽婷何燕王荣辉黄德娟潘科徐可为
关键词:全身骨显像骨转移
TRAb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31I治疗的186例Graves病患者,与7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18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A)动态检测血清TRAb、FT3、FT4、TSH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TRAb的阳性率。结果:70例健康对照组TRAb水平1.09±0.45 IU/L,186例Graves病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9.95±7.18 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0.306,P<0.001)。131I治疗3月后TRAb水平14.81±10.37 IU/L,明显高于治疗前(t=-5.26,P<0.001);131I治疗6月后TRAb水平12.33±8.73 IU/L开始下降,治疗12月后TRAb水平3.14±0.87 IU/L明显降低;治疗18月后TRAb水平1.19±0.45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P=0.113)。Graves病131I治疗前TRAb阳性率为93.5%,治疗后3、6、12、18个月TRAb阳性率分别为93.5%、79.6%、27.4%和8.6%。结论:Graves病131I治疗中检测TRAb水平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疗效、预测复发等重要的临床价值。
彭东徐可为王荣辉何燕黄德娟刘徽婷潘科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131碘治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