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薇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方东美论阳明哲学精义——基于“机体主义”的考察
- 2018年
- 对于阳明心学,方东美以"机体主义"这一新的认知范式进行解读,开创了阳明心学的机体主义新面向。方东美的解读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机体主义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阳明"身、心、意、知、物浑然一体",正是机体主义肯认的基本状态;其二,机体主义是阳明心学融摄佛道思想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心物合一""格致合一"实为机体主义哲学"价值统一"的体现方式。这一认知范式参透中国哲学精神与发展之精义,不仅创造性地阐释了中国哲学之特性,也为阳明哲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
- 杨晓薇
- 关键词:方东美阳明心学佛道思想
- 中国哲学的诠释新径
- 2019年
- 方东美借“机体主义”诠释中国哲学之持质,其“机体”思想具备三个向度的哲学意涵:第一,作为诠释方法的机体主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对怀特海机体哲学做出方法学上的提炼和转化;第二,作为本体论的机体主义,“普遍生命”“双回向”的上下贯通使得人与宇宙世界的圆融无碍找到形上的依据,在儒道佛的阐释中分别体现为“生生”“大道”“真如”;第三,作为中国哲学通性的“机体主义”,它表现在儒道佛同俱“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等中国哲学之精神。
- 杨晓薇
- 关键词: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方东美
- 《性自命出》之“礼”的内涵及其发展理路
- 2018年
- 在整个先秦礼学发展中,《性自命出》对"礼"的发挥既承袭了孔子之礼,凸显了礼的教化、规范效用,又为荀子的礼论奠定了基础,把礼的外化功能推向极致。而这样的发展理路是基于诸子对性情论的理解差异所致,《性自命出》对性情的阐释为"礼"的逻辑展开提供了切入口。其一,礼教修外,节制人的情气发用,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其二,乐教治内,独处而乐,有内(入)则礼。可以说,《性自命出》中礼之意涵以及礼与性情的关系是介乎思孟学派与荀学的折中和融通。
- 杨晓薇
- 关键词:《性自命出》
- 白族本主崇拜:儒释道融合的民间典型被引量:7
- 2018年
-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 杨晓薇
- 关键词:白族本主崇拜三教合一
- 论荀子伦理政治哲学的起点
- 2015年
- 《荀子·劝学》篇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劝学》篇有着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它并非资料丛抄或汇编,而是既体现了荀子和孔孟思想的一致性,也反映出其伦理政治哲学独特性的核心文本。《劝学》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学不可以已"是荀子思想之总纲,而君子成德以施教是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目标。在第二部分,荀子讨论成德之学的过程和特征。第三部分中,荀子考察成德之学和礼的关联。荀子以学为君子立身之本,以六经和礼为学之内容,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 王志宏杨晓薇
- 关键词:伦理政治
- 方东美对宋儒道统论的批判性阐释——以“机体主义”为中心
- 2018年
- 方东美从历史实际功用和学术流变两个层面深入考察宋儒"道统"论,认为宋儒"道统"论的主要局限有二:其一,轻外王之事功,不能维护民族文化之赓续;其二,宋儒缺乏真正意义上"通古今之变"的开阔智识,才、学、识三者兼备者匮乏。由此,就可以判定宋儒所标榜的"道统"是虚妄的。对此,方东美从兼容并包、旁通统贯的"机体主义"立场出发,在对学术流变的分析中得出了"学统"更加符合中国哲学精神之发展和特质的结论。"学统"的开放观念、包容精神便是中国哲学的"机体主义"特质的具体呈现。
- 杨晓薇
- 关键词:方东美
- “儒家生生思想研究”课题咨询会暨“儒学当代开展问题”研讨会综述
- 2018年
- 2017年12月1日,由李承贵教授发起的"儒家生生思想研究"课题咨询会暨儒学当代开展问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十余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儒家生生思想研究"与"儒学当代开展"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 马士彪杨晓薇王东瑶
- 关键词:咨询会儒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