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
-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被引量:25
- 2016年
- 近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世界历史上,四种曾经出现过的大国市场开拓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经验参考。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两个后来者——德国与日本,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抢占守成大国的市场开拓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它损害了霸权国英国国内的产业利益,推动英德经济竞争升级到军事竞争;20世纪后半期日本"依赖霸权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脆弱的,因为它损害了霸权国美国国内的产业利益,促使美国选择限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阻断了日本的市场开拓之路。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两个霸权国——英国和美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后期英国"倚靠边缘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摇摆的,因为面临产业损害的边缘国家逐渐出现强大的产业集团反对英国的市场渗透时,这一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逐步显现;19世纪末开始美国"基于国内开发的市场开拓模式"是稳固的,它让边缘国家国内出现日益依赖美国的产业集团,为美国撬动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战略工具和更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的市场开拓需要避免前三类模式的困境,优先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 黄琪轩李晨阳
- 美国海外市场开拓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 2016年
- "一带一路"战略如果把目标局限在"输出过剩产能",将难以获得来自目标国国内稳定而持久的支持。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有效实施了海外市场开拓。将国内市场作为对外权力工具,是美国海外市场开拓战略成功的关键。它有效撬动了拉美等周边国家的市场;塑造了目标国国内集团偏好;并以点带面,带动了二战后全球市场的形成。这对我国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要"输入产能"与"输出产能"并举;需要重视目标国的"战略支点产业",形成对"一带一路"战略由内而外的支持;需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市场作为战略腹地。
- 黄琪轩李晨阳
-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