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凡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国学
  • 3篇访谈
  • 3篇访谈录
  • 2篇教育
  • 2篇国学教育
  • 2篇国学研究
  • 1篇新国学
  • 1篇学术史
  • 1篇之学
  • 1篇植根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世界眼光
  • 1篇通儒
  • 1篇晚清
  • 1篇晚清民国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民国
  • 1篇国文

机构

  • 5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李凡
  • 1篇黄朴民
  • 1篇袁行霈
  • 1篇陈来
  • 1篇刘梦溪

传媒

  • 3篇天中学刊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国学——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院长访谈录
2017年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国学的历史传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际,鲁迅在这里讲授中国小说史,胡适在这里讲授中国哲学通史,他们的讲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是以近代方法研究国学的开山之作。今天,北京大学仍然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起重担,继承前辈的开拓,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的国学与以前相比,无论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应当更加注意学科的交叉,在多种学科的交汇点上,找到新的研究课题,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建立新的研究领域。北京大学的学科齐全,实力雄厚,只要组织得好就一定会出现更加优异的成果,但仍应当继续扩大对外的学术交流,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介绍给世界,另一方面从外国的学术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以充实自己。
李凡袁行霈
关键词:新国学
现代国学的发生与走向——以晚清民国(1901-1937)国学类学术期刊的刊载内容为中心
现代国学经历了从“国粹”到“国故”,直至定名为“国学”的一个过程,这个定名的过程颇为复杂,反映了在不同的语境中,现代国学观念不同的文化走向。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相适应,本文拟通过对晚清民国(1901-1937)先后出现的...
李凡
关键词:国学研究国学教育
文献传递
国学是通儒之学——刘梦溪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
2016年
刘梦溪早期对《红楼梦》有很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则转向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的研究,以独特的学术视角论说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现代学术大师,并关注当代文化建构和文化批评。聚焦近百年来中国的思想学问、文化传统与历史人物,是刘梦溪学术研究的侧重点。刘梦溪提倡推行国学教育,想补充上百年来遗漏的传"道"的内容,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都在"六经"。
李凡刘梦溪
关键词:国学学术史文化研究
中国主体,世界眼光——陈来教授谈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
2016年
清华大学曾于1925年成立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在当时代表了我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教育人才的卓越成就也成为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力图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一个一流的国际化平台。该研究院关注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的进展,内外沟通,交叉并进,着重围绕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中国美学与文学、世界汉学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以高端成果、高端讲座、高端刊物、高端丛书为特色,为发展国际化的中国文化研究做出贡献。
李凡陈来
关键词:国学研究
国学是国魂之学,学科之学——黄朴民教授访谈录
2017年
学国学,一开始是学知识,吸收智慧为动力,同时要回归到国学的价值层面上来。比如中国文化里面的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仁义博爱等,才是国学的灵魂之所在。国学既是国魂之学,也是学科之学,是以文史哲传统文化为分科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灵魂皈依。国学是三个层面的东西,两个核心内容,从知识体系的传承知道中国文化的相辅相成。归根结底要重视中国的智慧。中国梦也好,世界梦也好,有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核心的伦理价值理念在里面。
李凡黄朴民
关键词:国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