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幼苗生长与物质分配的变化趋势被引量:9
- 2017年
- 该研究通过收集栓皮栎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河南内乡、江西永修、湖北秭归和湖南城步)种子并在栓皮栎自然分布南界以南(广东鹤山)进行培育,考察自然增温对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当年生幼苗的生长性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以及迁移和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不同地理种源树木在生长与物质分配方面是否存在某种地理趋势。结果表明:(1)栓皮栎全株NSC浓度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该趋势以叶片NSC浓度(特别是可溶性糖浓度)所主导;不同器官间,叶片可溶性糖和根系淀粉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增加,而根系可溶性糖浓度则相反;茎NSC及其组分无明显地理趋势。(2)在养分方面,栓皮栎不同器官N浓度及叶片P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氮磷比则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显著下降;除叶片外,不同器官的N利用效率和P利用效率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呈现微弱下降趋势。(3)栓皮栎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与全株可利用碳库(主要指NS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初步认为栓皮栎幼苗生长及物质分配的地理格局主要受遗传因素所控制。
- 倪妍妍胡军刘建锋肖以华薛泽敏张玉婷郭志锋李雨
- 关键词:栓皮栎纬度相对生长速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武威市东沙窝抗旱造林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高万功孟军萍宋志云张祯赵之旭张有富贺访印刘明成张玉婷
- 课题组通过对武威市东沙窝荒漠区抗旱造林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模式的研究,制定了《武威市东沙窝抗旱造林标准化栽植技术规程》;筛选出了抗逆性较强的造林树种3种;建成苗木繁育基地50亩,年产苗木250万株;建立抗旱造林试验示范样板1...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苗木繁育害虫防治
- 栓皮栎叶片δ^(13)C和δ^(15)N的纬向趋势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8年
- 以东亚广布种栓皮栎为例,通过对南北样带(26°—40°N)上7个群体的调查取样,并结合2个生活史阶段,探讨栓皮栎碳氮同位素比值随纬度环境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在纬向梯度上,栓皮栎叶片δ^(13)C和δ^(15)N随纬度的增加分别呈现非线性的增加和下降趋势,且成年树叶片δ^(13)C和δ^(15)N均显著高于幼树;同时,树龄和纬度对叶片δ^(15)N和δ^(13)C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表明栓皮栎幼树和成年树纬向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一致.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栓皮栎叶片δ^(15)N主要受土壤养分,如土壤有机质、磷和氮含量的影响,而叶片δ^(13)C主要受水分因子,如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等的影响.
- 刘建锋张玉婷倪妍妍黄跃宁江泽平
- 关键词:栓皮栎树龄纬度环境因子
- 武威市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监测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于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采用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对武威市荒漠化土地现状和动态变化做出定量分析,提出武威市荒漠化防治治理对策和建议。监测结果表明,武威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175192.0 hm 2,与2009年第四期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1130.7 hm 2,武威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程度呈减轻趋势,荒漠化进程进一步得到遏制。
- 张玉婷张祯马吉虎李艳龙
- 关键词:荒漠化
- 南移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水热条件变化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差异,为栓皮栎优良种源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PG、河南内乡NX、湖北秭归ZG、江西永修YX和湖南城步CB)的栓皮栎种子,选择在其自然分布南缘以南的生境(广东鹤山,HS)下进行培育,测定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纬度CB种源栓皮栎的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高于中高纬的ZG和PG种源(P<0.05);YX种源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而ZG种源的最低;NX和CB种源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高于YX种源。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在各种源间均差异不显著,表明各种源栓皮栎均能较好地适应水热丰沛的新生境。同时,各种源栓皮栎在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Rubisco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光呼吸速率(Rp)、生长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等均差异不显著。[结论]各种源栓皮栎光合生理性状的异同与其自身遗传因素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 黄跃宁倪妍妍刘建锋林永标张玉婷姚宁江泽平
- 关键词:栓皮栎幼苗地理种源
- 氮磷添加对栓皮栎不同地理种源幼苗温度耐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对湖南城步(CB)、湖北秭归(ZG)、河南内乡(NX)、河北临城(LC)和北京平谷(PG)5个种源的栓皮栎1年生幼苗的叶片温度耐性指标(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温范围)及相关生理指标(叶片养分浓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研究养分对植物种内不同地理种源的温度耐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栓皮栎养分吸收与氮磷利用效率对氮磷添加存在显著差异但地理趋势不明显.PG在N、P及其二者复合添加的情况下均具有较高的氮磷利用效率,NX则在不同处理下磷利用效率均处于最低水平,CB在磷添加的情况下对磷的利用效率最高.与对照相比,养分(N、P或NP)添加能明显增加PG和LC的耐寒性,但N添加降低了NX的耐寒性.同时,养分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ZG、NX和LC的耐热性.耐温范围与耐寒性相反,表现为养分添加降低了PG和LC的温度耐受范围,而增加了NX的温度耐受范围.偏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性与叶片可溶性糖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耐热性与叶片P呈显著负相关,与N/P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耐温范围与叶片物质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地理种源对养分利用程度及其效率可能与源生地土壤环境条件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局域适应特征,从而增加了温度耐性对养分响应的复杂程度.
- 倪妍妍胡军刘建锋王小菲张玉婷江泽平
- 关键词:养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地理种源栓皮栎
- 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比对分析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4年生幼苗,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幼苗相同部位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并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最终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5种植物幼苗叶挥发油成分共解析出136种化合物,崖柏、朝鲜崖柏、日本香柏、北美香柏、北美乔柏幼苗叶挥发油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1、48、40、41和36种化合物。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质量分数均值为61. 154%,其中北美乔柏含量最高(78. 669%),朝鲜崖柏含量最低(49. 451%)。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崖柏属5种植物共有成分仅有γ-松油烯、α-崖柏酮和(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 3种,异松油烯、α-石竹烯、棕榈酸甲酯和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由其中4种植物共有;且共有成分相对含量在种间差异显著,但α-崖柏酮在5种植物中相对含量均较高。崖柏属5种植物所含特有成分达75种,崖柏、朝鲜崖柏、日本香柏、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所含特有成分分别为18、23、11、12和11种,且分别以长叶烯(Longifolene,4. 950%)、乙酸桃金娘烯酯(myrtenyl acetate,2. 759%)、松油烯(1-methyl-4-(1-methylethyl)-1,3-cyclohexadiene,0. 678%)、β-蒎烯(β-pinene,4. 232%)和草蒿脑(estragole,0. 963%)含量最高。【结论】崖柏属5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化合物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α-崖柏酮含量均较高。
- 倪妍妍张玉婷刘建锋肖文发黄跃宁姚宁胡军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东沙窝荒漠区保水造林技术试验与研究
- 2021年
- 水分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通过在栽植穴内覆盖地膜部分进行处理、增施保水剂,在梭梭、柠条根部蘸取生根粉、测量栽植穴孔径等方式进行保水栽植试验,并设置对照试验。60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铺膜处理的保水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栽植穴选取60 cm×60 cm×60 cm孔径最合适,灌溉次数以2次为限。对梭梭和柠条使用保水剂、生根粉,均可大幅度地提高其成活率。对梭梭和柠条使用保水剂及生根粉,均可大幅度提高其保水效果和苗木成活率。因此,在东沙窝荒漠区需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水造林措施,能够有效满足当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需求,同时为其他荒漠区造林提供一定的借鉴。
- 张先红张祯张玉婷
- 关键词:灌溉
- 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小相同、长势一致的健康2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幼苗相同位置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油中共鉴别出156种成分,北美乔柏鉴定出74种,北美香柏鉴定出95种。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叶挥发性成分均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北美乔柏的平均相对含量(80.258%)高于北美香柏(69.445%),而倍半萜类及其他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反。两树种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幼苗特有成分27种,北美香柏35种; 10个种源共有成分仅6种且含量差异显著,共有成分分别为α-崖柏酮、γ-松油烯、(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石竹烯和棕榈酸甲酯。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主要成分差异明显,相同主成分仅有α-崖柏酮和β-水芹烯,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
- 倪妍妍肖文发刘建锋张玉婷胡军
- 北京平谷地区次生林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被引量:1
- 2019年
- 分析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本文通过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分析了北京平谷地区天然次生林林栓皮栎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气体VOCs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1)栓皮栎枝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酯类、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烯烃类以及其他含氮、氯、硫等物质等8大类,其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约占总物质含量的30.32%~41.60%和30.02%~33.14%;(2)虽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均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类物质主要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主要成分有酞酸二丁酯、2-甲基-1-己醇、2,6,10-三甲基十四烷、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十四烷、十九烷、油酸酰胺、壬醛、癸醛等;(3)机械损伤随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损伤后总挥发物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明显增加的组分有:萘、d-柠檬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乙酸己酯、苯甲酸丁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等化合物。栓皮栎枝叶8大类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后,萘、d-柠檬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等物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这可能是栓皮栎的一种化学防御策略来响应和免受外界虫食等胁迫的侵害。另外,机械损伤后许多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或是小幅度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和生态功能尚未知晓,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玉婷王小菲倪妍妍刘建锋江泽平
-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机械损伤防御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