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翰舒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1篇典型草原
  • 1篇真菌研究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灭菌
  • 1篇细菌
  • 1篇放线菌
  • 1篇苯菌灵
  • 1篇AMF
  • 1篇不同退化程度
  • 1篇草地
  • 1篇草原
  • 1篇丛枝菌根
  • 1篇丛枝菌根真菌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张英俊
  • 3篇杨高文
  • 3篇周翰舒
  • 1篇张帆
  • 1篇刘楠
  • 1篇林立军
  • 1篇谢越
  • 1篇阚海明

传媒

  • 3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链烷技术研究土壤与植被原生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链烷技术研究河北坝上地区退化草地土壤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未退化草地优势种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对比,探究土壤与植被的原生关系。发现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样地、马蔺Iris lacteal样地、鼠洞样地和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样地的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相匹配,推测这4种退化草地的原生植被与当前未退化样地植被相似;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样地与羊草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差,与冷蒿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好,说明土壤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变化可以反应出地上植被的变化情况。土壤链烷来自植物的根、枯落物和种子,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稳定存在,说明相对于植被退化,土壤退化有滞后性。
杨高文张帆张英俊周翰舒林立军
关键词:植被恢复
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中土壤灭菌方法综述被引量:13
2012年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是当今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建立无丛枝菌根真菌的对照则是此研究的难点。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灭菌法、γ射线灭菌法、化学熏蒸法、苯菌灵抑制法和物理割断法5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高温灭菌法、γ射线灭菌法和化学熏蒸法适用于室内试验,但前两者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化学熏蒸法会破坏环境;苯菌灵抑制法和物理割断法适用于室外试验,其中前一种方法会破坏环境,需严格控制药剂用量,后一种方法虽环保,但可能影响土壤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交换。因此,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环境和目的选择适宜的方法。
谢越杨高文周翰舒张英俊
关键词:苯菌灵
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研究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的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增加,克氏针茅的重要值降低,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重要值增加,重度退化草地群落多样性最低。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有效磷含量最低。未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高于退化草地,草地退化对菌根真菌(AMF)孢子密度、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随季节变化而不同。5―8月未退化草地真菌数量大于重度退化草地,9月两者差异不显著。7―9月未退化草地细菌数量大于重度退化草地,6月两者差异不显著。各指标均在7月或8月达到最高值。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与土壤全氮、微生物氮均有显著相关性。土壤真菌、细菌与土壤微生物碳有显著相关性。
周翰舒杨高文刘楠阚海明张英俊
关键词:典型草原放线菌菌根真菌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