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春梅
作品数:
1
被引量:11
H指数:1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
教育部“春晖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申旭东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
陈冬明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
曾凯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
刘琳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
孙飞达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主题
1篇
氮素
1篇
氮素循环
1篇
影响因素
1篇
生物因子
1篇
环境因子
机构
1篇
四川农业大学
1篇
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1篇
陈有军
1篇
孙飞达
1篇
刘琳
1篇
曾凯
1篇
陈冬明
1篇
周春梅
1篇
申旭东
传媒
1篇
草业科学
年份
1篇
2017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地下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17年
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地下生态系统中绝大部分氮素以不溶的聚合物形式存在,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因此其转化为可吸收的离子氮的生态过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生物与非生物两个自然因素在地下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土壤生物通过自身代谢和分泌各种酶类来加速各种形态氮素相互转化;植物根系可以通过影响土壤物理结构和分泌大量有机物质,实现与地下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之间的"相互交流";而由于生物生存与环境因子有直接联系,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土壤氮素循环起着特殊作用。目前,由于土壤生物种类繁多、营养流通途径复杂、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较昂贵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许多自然规律的响应变化认识有限,因此,尚不能完全在分子水平形成一张氮素在地下生态系统的流通网络图,这应该成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曾凯
刘琳
蔡义民
陈有军
陈冬明
孙飞达
裴姝婷
周春梅
申旭东
关键词:
氮素循环
生物因子
环境因子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