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子宫
  • 2篇骨科
  • 2篇骨科手术
  • 2篇超声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定位针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出生缺...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胰岛
  • 1篇胰岛样细胞
  • 1篇诱导分化
  • 1篇孕期
  • 1篇早孕
  • 1篇早孕期
  • 1篇脂联素

机构

  • 8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唯尔克干细胞...

作者

  • 8篇高珊
  • 2篇叶放
  • 2篇李岩
  • 2篇李国良
  • 2篇崔军
  • 2篇赵宇
  • 2篇李旭
  • 2篇刘一秀
  • 1篇李彤
  • 1篇黄东静
  • 1篇洪海漫
  • 1篇孟斐
  • 1篇张浔
  • 1篇李莹莹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及诱导的胰岛样细胞移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易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探索安全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手段成为妇产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的:对比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为其用于临床研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过程中巢蛋白和胰岛素的表达,采用双硫腙染色法检测胰岛样细胞团中锌离子表达。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孕鼠组、妊娠期糖尿病鼠未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鼠生理盐水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鼠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鼠胰岛样细胞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妊娠前喂食高糖高脂饮食和妊娠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尾静脉注射1 mL含6×106个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或胰岛样细胞的生理盐水悬液,分别于妊娠第6,12,18天检测各组孕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妊娠第18天检测孕鼠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过程中,胰岛素水平逐渐增高;巢蛋白表达水平先上升后逐渐下降;在诱导分化的第28天形成胰岛样细胞团;②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均能使妊娠期糖尿病鼠血糖降低,体质量升高,脂联素水平升高;妊娠第18天,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相比,胰岛样细胞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上升、血糖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效果更明显;③结果表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均能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鼠,由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治疗效果更优。
高珊黄东静洪海漫贾京桥孟斐
关键词: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脂联素
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HIFU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130例瘢痕妊娠(CSP)患者,其中65例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另65例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HIFU治疗(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术后血HCG水平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或长于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2.31%明显低于联合组9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及2周对照组血HCG水平值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HIFU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优于单纯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疗效。
高珊
关键词:囊内注射甲氨蝶呤高强度聚焦超声瘢痕妊娠
一种骨科手术用下肢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用下肢支架装置,包括基座和托架,所述基座的顶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滑筒,所述两组滑筒的内侧均滑嵌有滑柱,两组所述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内侧旋合...
李旭李国良崔军叶放刘一秀谢鑫赵宇高珊
一种骨科手术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固定支架,包括外固定支架与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滑动连接有两组滑板,两组所述滑板顶部分别通过伸缩连杆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放置架。本实用新型中,将支撑板水平放置在病床上,并通过安装架以及定位螺栓与...
李旭李国良崔军叶放刘一秀谢鑫赵宇高珊
文献传递
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四肢发育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我国每年出生缺陷新生儿80万~120万,占每年新生儿出生总数的4%~6%^([1])。胎儿四肢发育异常位于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前5位,因此,产前对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我国发布了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该指南明确规定,胎儿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应观察并记录胎儿四肢双侧肱骨、尺桡骨、股骨和胫腓骨。2014年李胜利和文华轩^([3])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历经8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早孕期超声筛查的规范流程。但是对于早孕期胎儿四肢的结构筛查,国内尚无相关规范。
张浔高珊甄理吴思琪潘敏杨昕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胫腓骨新生儿出生缺陷尺桡骨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3例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环境、家庭等原因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次切组32例、开腹全切组30例和开腹次切组31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术后腹痛级别,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近期并发症及潮热、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等远期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6.43 d、2.06 d、15.67 d,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平均为100.65 m L、4348.15元,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开腹全切组和开腹次切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手术治疗2年后,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轻度、中度疼痛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的重度疼痛最常见,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明显减轻疼痛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李莹莹李彤李岩高珊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术后效果
VEGF、HIF-1α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正常人工流产手术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HIF-1α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绒毛中VEGF、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中稽留时间≥4周、2~4周和≤2周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HIF-1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HIF-1α表达呈正向相关(研究组:r=0.575,P<0.05;对照组r=0.524,P<0.05),两组患者绒毛VEGF和HIF-1α表达呈正向相关(研究组:r=0.342,P<0.05;对照组r=0.448,P<0.05)。结论: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低是发生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二者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
高珊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稽留流产绒毛
Cx32通过PI3K/AKT途径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间隙连接蛋白32(Cx32)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x32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hEEC)和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高分化)、KLE(低分化)中的Cx32和p-AKT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关系。采用WB、Transwell、CCK-8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Cx32过表达前后各组细胞中Cx32和p-AKT的表达变化情况以及对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Cx32过表达的Ishikawa和KLE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32的阳性表达率(62.50%)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x32的阳性表达率(100.0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的阳性表达率(85.0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AKT的阳性表达率(35.00%)(P<0.05)。Cx32与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5,P<0.05)。与hEEC细胞相比,Ishikawa与KLE细胞中Cx32的表达水平降低、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KLE细胞中Cx32的表达水平最低、p-AKT的表达水平最高;Ishikawa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水平显著低于KLE细胞(P<0.05)。过表达Cx32后,Cx32的表达水平升高、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迁移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的Cx32过表达的Ishikawa和KLE细胞比未经过抑制剂处理的Cx32过表达的Ishikawa和KLE的细胞活力低(P<0.05)。结论:Cx32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32表达降低、p-AKT表达升高;在两种癌细胞中Cx32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高珊田芃芃韩岩书谢驰冯子轩李岩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观遗传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