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原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2008-2015年北京地区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及议程互动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 陈静茜马泽原
-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件媒介呈现
- “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将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新闻图片放置在健康传播的公共沟通体系中,从社会建构论视角切入,以视觉语法和视觉修辞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考察在社会共治逻辑下,新闻摄影图片在建构食安治理及塑造新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向性。本文对2008-2018年这11年期间北京地区食安事件的“首发报道”图片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新闻图片的媒介镜像具有显著偏向性:其立场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般激进'恰恰相反,其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图片使用是较为“保守”的,刻意遮蔽了引发食安事件的最主要动因以及事件受害者。新闻图像生产在忽略受害者的同时拔高了执法权力。媒介倾向使用“社会距离”这一取景框架,试图提升食安报道图片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意识到食安事件的显著性;主要强调信息“给予”,同时策略性地弱化受众对事件的卷入和回应;在通过俯视视角将受众放置在掌控、知晓全局的“上帝视角”的位置的同时,宣扬执法权力的高大,对专业知识社群和受害者的再现则严重匮乏。这样的新闻图片生产实践未能给公众提供一个“道德谴责”的空间,使得受害者无法走出创伤,也使得遭遇“社会分离”的共同体难以修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状态。目前食安报道的图片生产实践,正在进一步加剧我国公众对其他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信任断裂,继而强化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风险感知。
- 陈静茜马泽原马泽原
- 关键词:新闻图像食品安全报道视觉语法互动意义风险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