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无脑
  • 2篇无脑畸形
  • 2篇脑畸形
  • 2篇畸形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裂
  • 1篇新生儿出生体...
  • 1篇新生儿畸形
  • 1篇医学伦理
  • 1篇医学伦理学
  • 1篇孕期
  • 1篇孕期增重
  • 1篇孕前
  • 1篇孕前体重
  • 1篇前体
  • 1篇青春
  • 1篇青春期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机构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新
  • 3篇呼和牧人
  • 3篇李竹
  • 2篇朱慧萍
  • 2篇唐仪
  • 2篇王红
  • 2篇顾海琴
  • 2篇洪世欣
  • 2篇赵平
  • 2篇李松
  • 2篇洪旭辉
  • 1篇季成叶
  • 1篇郑俊池
  • 1篇刘建蒙
  • 1篇沈艳辉
  • 1篇袁洪波

传媒

  • 2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145
2000年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孕前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体重、理想体重和低体重三组 ,分别计算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进一步分组分析妇女的孕期不同增重与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结果 与理想体重组相比 ,高体重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 (9.1% ) ,低体重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3.5 % )较高 ,(均为 P<0 .0 1)。若分娩前将高体重、理想体重和低体重组的孕期增重分别控制在 3~ 9kg、9~ 15 kg、12~ 18kg时 ,巨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较低。 结论 孕妇应通过科学调整体重 ,使孕前 BMI在 19~ 2 2之间 ;使理想体重、低体重和高体重妇女的孕期增重分别控制在 6~ 12 kg、12~ 15 kg、3~ 6 kg之间时 ,低出生体重儿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将明显降低。
沈艳辉李竹季成叶郑俊池陈新呼和牧人刘建蒙
关键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前体重孕期增重
预防新生儿脊柱裂和无脑畸形(一)
1996年
预防新生儿脊柱裂和无脑畸形(一)李竹,赵平,李松,呼和牧人,洪世欣,陈新,刘向东,顾海琴,唐仪,王红,袁洪波,洪旭辉,朱慧萍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100083)【编者按】1993年9月,卫生部公布了“10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的第三批面向农村和...
李竹赵平李松呼和牧人呼和牧人陈新洪世欣顾海琴陈新王红袁洪波顾海琴朱慧萍
关键词:新生儿畸形脊柱裂无脑畸形
预防新生儿脊柱裂和无脑畸形(三)
1997年
李竹赵平李松呼和牧人洪世欣陈新刘向东顾海琴唐仪王红袁世波洪旭辉朱慧萍
关键词:新生儿脊柱裂无脑畸形
青春期科研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2000年
陈新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青春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