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阳

作品数:14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同位素
  • 4篇油层
  • 3篇油气
  • 3篇油源
  • 3篇碳同位素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演化史
  • 2篇油层组
  • 2篇油源分析
  • 2篇原油
  • 2篇正构烷烃
  • 2篇沁水盆地
  • 2篇氢同位素
  • 2篇中生界
  • 2篇煤层气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甲烷碳同位素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长安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4篇赵阳
  • 12篇段毅
  • 10篇吴应忠
  • 9篇徐丽
  • 4篇姚泾利
  • 2篇邢蓝田
  • 2篇罗安湘
  • 2篇邓秀芹
  • 2篇赵彦德
  • 1篇张忠义
  • 1篇马向贤
  • 1篇张晓丽
  • 1篇齐亚林
  • 1篇何金先
  • 1篇夏嘉
  • 1篇王鑫
  • 1篇张伯祥
  • 1篇周丹妮
  • 1篇苏维刚

传媒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成煤母质热解烃类气体氢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认识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成煤物质以及煤显微组分对热解煤层气同位素,特别是氢同位素的影响,对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泥炭以及具有略微不同显微组分的煤进行了热解模拟实验,研究了它们热解烃类气体氢碳同位素组成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成熟度的变化,讨论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草本沼泽泥炭热解甲烷、乙烷和丙烷δD平均值分别为-235‰、-200‰和-209‰,森林沼泽泥炭的平均值分别为-226‰、-188‰和-191‰。草本沼泽泥炭热解甲烷、乙烷和丙烷δ13 C平均值分别为-36.2‰、-27.4‰和-31.6‰,森林沼泽泥炭的平均值分别为-33.7‰、-20.7‰和-25.6‰。表现为草本沼泽泥炭热解的烃类气体氢碳同位素组成轻于森林沼泽泥炭,并且从泥炭连续热解至RO值分别为2.5%、3.5%和5.5%时,甲烷氢同位素值分别平均低18‰、11‰和9‰,碳同位素值分别平均低3.4‰、3.8‰和1.8‰。煤显微组分微小的差异对热解烃类气体碳同位素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具有较高壳质组的煤热解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可是煤热解烃类气体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成煤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研究成果为自然煤层气的成因判识提供了科学数据。
段毅吴应忠赵阳曹喜喜
关键词:泥炭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压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11
2014年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压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生界油藏主要为超低压油藏,并且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油藏的异常低压差别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剥蚀厚度增大和油藏抬升后温度降低值增加,储层压力系数呈减少趋势;延长组油藏抬升温度降低后使储层孔隙水的体积收缩量达0.82%~1.94%.这些指示了盆地在白垩纪末期长时间强烈抬升,地层剥蚀和古地温降低作用是形成低压油藏的主要原因.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这种低压封闭体系对油藏的保存有利,同时对油藏调整、油气运移再富集和油水分布等成藏方面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了陕北地区长6低压油藏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富集和长7砂岩透镜体不含水低压油气藏形成,均与这种低压封闭体系分布密切相关.
段毅曹喜喜赵阳张忠义余永进吴应忠徐丽何金先夏嘉张晓丽赵彦德齐亚林
关键词:低压油藏透镜体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轻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8
2014年
轻烃分析是油气地球化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轻烃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轻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目前在轻烃的形成机理方面主要存在2大理论体系,即热裂解成因论和催化成因论。前者强调在轻烃形成过程中热动力占据主导作用,后者强调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是形成轻烃的主要机制。但是,目前轻烃成因理论的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热裂解成因论忽视了沉积岩中催化物质对轻烃形成的促进作用,而催化成因论则忽视了热力学作用对催化物质活性的激发影响。在应用方面,轻烃在天然气成因、有机质类型与形成环境和成熟度的判识,以及油气源岩对比和油气藏次生变化、油气运移和油气藏保存条件与连通性判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轻烃地球化学理论研究趋势是加强轻烃成因理论的基础研究,并重视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优点;在轻烃地球化学应用研究方面,则应与单体烃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法结合,并充分考虑地质等因素和轻烃分析测试方法的影响。
段毅赵阳姚泾利张伯祥吴应忠曹喜喜徐丽
关键词:天然气沉积环境成熟度油源对比
热解煤成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采用高温高压封闭体系和不同升温速率的实验条件,选用具有不同显微组成和演化程度的煤岩及原始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和沁水盆地煤层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特征,发现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及...
段毅赵阳曹喜喜徐丽
关键词:煤层气碳同位素沁水盆地动力学模拟演化史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和长8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特征与油气运移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藏的成藏动力特征及油气运移规律,利用测井声波资料计算延长组各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值,分析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流体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8油藏为例探讨长7油层组和长8油层组之间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延长组下部广泛发育稳定的欠压实带,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值普遍较高,主要分布在8~14MPa之间,最高可达到18MPa;长8油层组过剩压力相对较低,只在局部地区达10MPa以上。泥岩厚度和性质是影响过剩压力分布的重要原因,高泥岩厚度分布区与过剩压力的高值区相吻合。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过剩压力差,该过剩压力差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在横向上过剩压力低值区为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
姚泾利徐丽邢蓝田罗安湘邓秀芹段毅赵阳吴应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运移
热解煤成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高温高压封闭体系和不同升温速率的实验条件,选用具有不同显微组成和演化程度的煤岩及原始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和沁水盆地煤层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特征,发现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及演化与煤岩的性质和煤化程度、源岩初始演化程度、升温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lg(Ro)之间的关系式,确定了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生成的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史及煤层气成因.结果表明:煤岩的初始演化程度低、壳质组含量高、升温速率高的条件下,形成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比较轻.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形成的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lg(Ro)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生成的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史是随着煤岩的埋藏史,阳城地区太原组、山西组和泥炭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基本保持了持续变重的趋势,并且在早白垩世(K1)末都达到最重,之后甲烷碳同位素基本保持不变.首次对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碳同位素动力学实验模拟,与煤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泥炭比煤岩具有更轻的碳同位素.将沁水盆地阳城地区二叠系自然煤层气样品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获得的资料比较研究发现,阳城地区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K1演化至今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相近,反映了阳城地区煤层气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从而反映了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是研究煤层气成因的有效方法.
段毅赵阳曹喜喜徐丽
关键词:煤层气碳同位素沁水盆地动力学模拟演化史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古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被引量:24
2014年
通过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可以了解油气的成藏过程,但目前缺乏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的定量研究。依据研究区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资料以及岩石与流体的物理数据,利用等效深度法和构造抬升剥蚀后地层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该盆地陇东地区在早白垩世末期最大埋深时地层压力和现今地层压力,确定了这2个重要时期地层压力变化特征;采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不同地史时期古地层压力值,利用这些古地层压力值恢复了地史时期地层压力的演化规律。资料显示早白垩世末期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普遍存在剩余压力,长7油层组剩余压力最高,可达到14.50MPa;构造抬升剥蚀后,除长7油层组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异常高压外,研究层位普遍形成了异常低压,一般分布在-9.42^-2.25MPa之间。地层异常压力发育和演化经历了高压原始积累、高压消失和低压形成3个阶段,这种地层异常压力演化与该盆地中生界埋藏演化史、生烃史相一致。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陇东大部分地区都满足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8段储层排烃的动力条件;长8段地层剩余压力较低区为油气运移成藏的指向地区。
姚泾利段毅徐丽罗安湘邓秀芹赵彦德吴应忠赵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运聚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11
2016年
运用储层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林镇地区延安组中新发现的多个高效油藏的油气来源、运移路径与动力,同时系统研究了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探讨了油藏的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延长组长7烃源岩。油气在高剩余压力推动下由长7烃源岩向上驱动至长6、长4+5段中,而后在浮力的推动下,以深切河谷做为运移通道,油气继续向上运移到延安组延10段至延9段中,进入延安组河道砂体,沿储层砂体发育且砂体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横向运移进入林镇地区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中成藏。研究结果对完善河流相油藏成藏理论和指导油气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邢蓝田徐丽赵阳王鑫周丹妮
关键词:成藏条件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问题是制约该地区勘探进程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依据长9原油地球化学资料对原油成因进行了研究;针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性导致难以评价两种烃源岩对长9油层组成藏...
赵阳姚泾利段毅吴应忠曹喜喜徐丽陈珊珊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原油油源分析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环县-正宁地区长9暗色泥岩分布特征与生烃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盆地115口井测井资料统计与处理,研究环县-正宁地区长9暗色泥岩分布特征。研究区长91泥岩厚度和分布面积大于长92;泥岩厚6~40 m,最高70 m;较厚泥岩分布于固城-塔儿湾和庆阳-马岭地区。据研究区泥岩厚度和平均有机碳含量,将研究区长9烃源岩分布划分为4个区块。通过热模拟实验,分析研究区长9暗色泥岩生烃潜力。随着温度增加,气态烃和液态烃产率都逐渐升高。气态烃产率在350℃时出现急剧增加,450℃时达463kg/t.TOC;350℃时液态烃产率达最高值,为70.7 kg/t.TOC,之后液态烃产率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少。总烃产率在350℃时迅速增长,450℃时达469.7 kg/t.TOC。通过与其他地区烃源岩生烃参数对比研究,认为长9暗色泥岩具较好生烃潜力。
吴应忠段毅徐丽赵阳马向贤曹喜喜
关键词:暗色泥岩热模拟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