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引导
  • 3篇带状疱疹
  • 3篇神经痛
  • 3篇疱疹
  • 3篇经痛
  • 3篇护理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带状疱疹后神...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 2篇疼痛
  • 2篇注射
  • 2篇综合护理
  • 2篇综合护理措施
  • 2篇疱疹后神经痛
  • 2篇护理措施
  • 2篇关节
  • 2篇富血小板
  • 2篇富血小板血浆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11篇管华
  • 8篇徐晨婕
  • 7篇高献忠
  • 6篇陆伟萍
  • 6篇鲍红光
  • 6篇程浩
  • 2篇朱文静
  • 1篇李陆军
  • 1篇史宏伟
  • 1篇杨蓓
  • 1篇华敏
  • 1篇王亭亭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医药前沿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胺酮和硫酸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2018-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继发于带状疱疹的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区皮损愈合后可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个月甚至长达数年,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PHN的治疗以药物和局部治疗为主,但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疗效差异性很大[3-4]。研究证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敏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广泛地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的生理功能,进而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6]。
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氯胺酮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拮抗剂神经病理性疼痛硫酸镁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镇痛作用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诊疗的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口服药物对照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B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进行镇痛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进行镇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量表(QS),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1、2、4、6、8周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Q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缓解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高献忠华敏岳侃管华徐晨婕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加巴喷丁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的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痛性神经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75岁,BMI 18.1~27.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性神经瘤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瘤体直径大小、残肢末端外围周长;记录治疗后3d、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与发作频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焦虑状况;记录治疗前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瘤体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残肢末端外围周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HAMA与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徐晨婕高献忠管华卜心怡王亭亭柳舒扬陆伟萍程浩李陆军鲍红光
关键词:痛性神经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焦虑抑郁
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足底筋膜炎患者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36~73岁,BMI 18~35kg/m2。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组(PRP组)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组(S组),每组16例。在超声引导下PRP组将制备出的4ml PRP注入跖筋膜表面。S组将复方倍他米松1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的混合液注入跖筋膜表面。评估患者注射治疗前(T0)和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时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的VAS评分。采用超声测量T0和T2时患者俯卧位时跟骨-筋膜结合处足底筋膜厚度。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足底筋膜有无撕裂等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和T3时两组患者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和T2时PRP组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T3时PRP组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时两组足底筋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T0和T2时两组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足底筋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类固醇激素均能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激素局部注射显效快,但富血小板血浆疗效相对更稳定持久。
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关键词:超声引导富血小板血浆足底筋膜炎
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与冲击波治疗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的比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治疗(HVUGI)与冲击波治疗(ESWT)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5~70岁,BMI 18~35 kg/m^2。随机分为HVUGI组(H组)和ESWT组(E组),每组26例。H组在超声引导下将1%利多卡因10 ml及生理盐水40 ml注入到跟腱与跟腱前脂肪垫之间。E组采用瑞士STORZ医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仪MP100治疗跟腱疼痛部位,每周治疗1次,共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0~10分评估踝关节僵硬程度,采用维多利亚学院足踝运动功能评估评分(VISA-A)综合评估跟腱病变程度。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至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周H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僵硬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至6个月两组患者VISA-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僵硬程度评分和VISA-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冲击波及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治疗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具有良好效果,而高容量注射治疗在治疗后6周时僵硬程度的改善优于冲击波治疗。
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关键词:超声引导冲击波治疗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并辅助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疼痛症状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个时间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应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辅助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提升疾病恢复效果,值得认可应用。
朱才溢管华张梦如朱文静黄金金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综合护理
阶段性抗阻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8
2022年
目的探讨阶段性抗阻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干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阶段性抗阻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症状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等速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自主神经、运动及总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展、内收、外旋等)、肩手等速肌力、FM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率为92.22%,高于对照组的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抗阻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肩、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机体血液黏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管华杨蓓徐晨婕朱才溢张梦如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护理血液流变学
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护理
2013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和可疑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OHS)等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能够引起中心视力严重下降甚至丧失。其中AMD多见于>50岁的老人,在我国也日趋增多[1],严重影响视力,同时也成为了发达国家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2]。
管华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心视力病理性近视致盲原因光动力疗法
综合护理干预在鞘内植入式输注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鞘内植入式输注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4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情绪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数据。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情绪评分、睡眠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联合是当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癌痛的常用方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治疗的治疗效果,辅助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减少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梦如管华朱才溢黄金金朱文静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顽固性癌痛综合护理措施
膝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65~80岁,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PRP组和透明质酸组(HA组)。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12、48周的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12、48周的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PRP组治疗后48周的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HA组(P<0.001)。两组均无出血、血肿和注射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的疼痛治疗效果优于透明质酸。
高献忠管华陆伟萍程浩鲍红光史宏伟徐晨婕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