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彬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社会学更多>>
- 前向战斗部破片散布周向均匀性研究
- 2015年
- 为得到影响前向战斗部破片散布周向均匀性的因素,采用仿真和静爆试验的方法,定量描述了底面中心起爆和底面四点同步起爆两种模式引起的周向均匀性差异。研究发现,底面四点起爆时,在起爆点方位附近形成破片聚集区,破片聚集区方位与起爆点方位基本重合,平均相差仅3.825°。机理分析表明,多点起爆时源自相邻两起爆点的爆轰波产生叠加,叠加波压力大于两侧压力,使得叠加波方位上的破片在受强加速的同时被"推向两侧",导致起爆点方位上破片分布相对密集。
- 石志彬王晓方刘加凯
- 关键词:仿真
- 复合防护设计思想在某型弹药改进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提出了储存可靠性关键重要件复合防护设计思想的定义及内涵,然后以某型弹药失效问题为例,介绍了复合防护思想在其改进设计中的应用.
- 石志彬赵晓利翟根红王异轩
- 关键词:弹药
- 瞄准式战斗部杀伤装置结构设计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定向战斗部是提高防空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瞄准式定向战斗部的杀伤威力,需要对战斗部杀伤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与优化。根据防空导弹作战需求对瞄准式战斗部的破片静态初速和静态破片束锥角进行了设计。运用格尼公式计算出了圆柱形前置破片结构的装药-破片质量比mc/mf.通过选择起爆方式获得不同破片束锥角,并采用内凹式破片层设计以保证该角度的实现,计算得出了所需的内凹式破片层曲率半径。破片场密度与破片存速计算结果表明:在静态爆炸条件下,破片束锥角为10°和30°时,破片场密度满足毁伤要求的最远距离,分别为71.0 m和23.2 m,战斗部的两种起爆模式适合在不同的作战距离上使用,对战术弹道导弹目标具备较强的毁伤能力。
- 石志彬高敏杨锁昌魏保华
- 瞄准式战斗部有效启爆区分析
- 2013年
- 防空导弹瞄准式战斗部启爆控制问题,对于瞄准式战斗部,由于启爆角的取值范围是一个区间,用传统方法通过计算每一个启爆角对应启爆位置的集合来计算战斗部有效启爆区是不现实的。通过确定启爆角取值区间的上、下限,将启爆角上、下限对应的启爆位置作为有效启爆区的边界来确定瞄准式战斗部的有效启爆区却是可行的。启爆角的上、下限通过战斗部有效攻击目标的边界条件来确定。改进方法的仿真结果显示瞄准式战斗部的有效启爆区大于普通周向爆破战斗部,证明了瞄准式战斗部的引战配合程度优于普通战斗部。
- 韩路杰崔少辉石志彬李永华
- 弹药储存可靠性设计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从我军弹药储存可靠性设计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某型弹药失效机理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军弹药产品储存性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弹药全系统相容的研究理念和储存性设计中的复合防护设计概念,并对如何提高弹药储存性能提出了建议。
- 石志彬赵晓利刘文
- 关键词:弹药
- 前向战斗部破片散布均匀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前向战斗部形成尽量均匀的破片场对毁伤目标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对其破片散布均匀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静爆试验得到了破片分布数据。根据破片散布特点,提出了评价战斗部径向均匀性的方法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破片区沿径向可分为中心均匀区、过渡区、稀疏区和外缘无效破片区4个部分。过渡区和稀疏区破片约占总数的45%,其分布密度随半径下降很快,必须改进战斗部结构使其向中间收敛。破片周向散布均匀性良好,均匀性指数为0.92。
- 石志彬高敏米双山李兵
- 关键词:均匀性
- 瞄准式战斗部威力半径与起爆延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与传统周向均匀战斗部有很大区别,相关研究很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静爆试验得到瞄准式战斗部破片的分布数据,并据此计算出了战斗部静态条件下的威力半径。利用导引头失效前某一时刻所测参数和引信探测到目标初始时刻的参数,结合最佳起爆距离研究结论,通过计算剩余飞行时间,推导出了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得出,为避免引信探测到目标前目标就运动到最佳起爆距离处的情况出现,破片束静态锥角应大于等于8.2°。
- 石志彬高敏杨锁昌韩路杰